content

婺州窯遺址揭開神秘面紗

 2002-01-10 06: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經過兩期近6個多月的發掘,武義縣陳大塘坑窯址群近日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這處窯址群包括蜈蚣形山、烏石崗腳等地點共10餘處五代至元代的窯址,它們是婺州窯遺址的一部分,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本次發掘、試掘窯址5處,面積約1000平方米。

考古人員在蜈蚣形山和烏石崗腳窯址分別揭露出北宋時期的統間龍窯和元代的分室龍窯一座,前者長34.4米,窯床寬1.6至2.3米;後者窯室被擋火牆隔成了許多間,但其面貌還未完全顯露,清理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在蜈蚣形山北宋龍窯南側,還發現了一座饅頭窯,在龍窯和饅頭窯之間,又發現了成行排列的大量匣缽(裝燒瓷坯的窯具),這反映了古代瓷器燒成工藝流程中不同類型窯爐的分工協作:其中,龍窯用於瓷器的焙燒,饅頭窯用於燒成匣缽等窯具。在迄今為止的瓷窯遺址考古中,這是十分罕見的發現。

本次發掘出土的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瓷器共有1000餘件,此外,還有大量的瓷器碎片,它們是五代至元代的器物,主要有青釉、黑釉、醬釉、窯變釉4個品種,其中,有碗、盤、盞托、缽等。最罕見最「搶眼」的寶貝有兩件:一個八棱香爐和一塊青瓷牌,它們都是北宋器物。八棱香爐是青瓷製品,底座為3層「福山壽海」,爐壁上刻有精美的荷花;青瓷牌晶瑩光潔,長約5.3厘米,寬約4.8厘米,其上鑽有4個穿線的小孔,牌的一面還刻有花卉圖案。考古隊領隊鄭建華估計,這是古人繫在腰間的飾物。

據鄭建華介紹:這處窯址群的瓷器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融入了「外來」瓷業文化的特點。已出土的五代和北宋青瓷器在造型、裝飾、胎、釉等方面與越窯有相似之處;南宋和元代的青瓷則部分與龍泉窯相似;出土的窯具,又與福建德化窯和黃河流域窯場有相通之處。


浙江在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