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的先進典型說明什麼?

電視劇《忠誠》裡,烈山縣縣長趙成全是一個老典型,非常勤懇敬業,最後終於倒了。儘管他廢寢忘食幹工作,卻還是參與了烈山縣的集體腐敗。電視劇反覆渲染老書記鐘超林等人對趙成全的惋惜和同情,言外之意,趙成全和耿子敬那樣的貪官不一樣,他其實是充當了犧牲品。

  我認為,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耿子敬之所以要樹趙成全這個典型,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增光添彩,為自己的腐敗行為打掩護,另一方面,也與他們培養典型的機制有關。即使耿子敬不把趙成全當做工具利用,也不會妨礙趙成全成為上報紙頭條的典型。因為趙成全是一個非常賣力幹活的人,雖然他是一縣之長,可是他事必躬親,到省城跑資金、跑項目,馬不停蹄。他整天忙忙碌碌,置身體於不顧,完全是一個「工作狂」。我有些懷疑,烈山縣難道真的就那麼需要一個病魔纏身的人東跑西竄?我敢說,烈山縣肯定有閒人,否則,他們怎麼有心思炮製政績,不遺餘力地推典型呢?當然,趙成全忙的是具體事務,解決的是實際問題,是務實,而推典型則是務虛,是為了造輿論、樹形象。累倒一個趙成全,換來了烈山縣委集體的光榮,彷彿烈山的每一個領導都像趙成全那樣可歌可泣。


  我想,報紙上那篇宣傳趙成全的報導上面,一準兒寫著這樣的句子:「像趙成全這樣的好幹部,在烈山還有許多許多,正是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烈山的今天才這樣美,烈山的明天才會更加燦爛!」可見,宣傳典型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表揚或讚美某一個人,而是為了擴而大之,引申開來。但是,問題在於,為什麼非要把先進典型累死不可呢?如果烈山縣有一個配合有力的班子,有一支能幹的幹部隊伍,又何必把縣長累死呢?一個人的體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即使把他身上所有的能量都榨了出來,又能改變多少東西呢?夙興夜寐也罷,廢寢忘食也罷,頂多一個人干了兩三個人的活兒而已。作為一縣之長,如果連調動其他同志一起幹工作的本事都沒有,能算是一個稱職的縣長嗎?再說了,你一個趙成全在四處奔波,忙活不停,而更多的幹部卻在燈紅酒綠中吃喝玩樂,這又算是怎麼一回事呢?更可悲的是,沒白沒黑地幹工作並沒有阻礙他通往腐敗,在腐敗面前,趙成全沒有站出來說「不」。電視劇暗示觀眾趙其實是一個老實人,只知道埋頭幹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黃牛。是啊,如果趙成全處處跟縣委書記耿子敬作對,耿子敬能樹他為先進典型嗎?一個不能堅持原則、分清是非的人,何以談得上是「黨的好幹部」呢?

  在大多數先進典型的事跡材料上,我們都不難見到這樣一句話:「他是累倒在崗位上的」。我們不妨較一下真兒,在這個「累」字上畫個問號。一問:既然把先進典型累倒了,那麼其他人都出盡力了嗎?如果其他人都在游手好閑、袖手旁觀,這先進典型豈不成了冤大頭?或許,授予榮譽稱號、大加宣傳就是為了進行補償?二問:累死值不值得?目前,在不少單位人浮於事的問題還十分突出,「一個干,兩個看」是常事。我相信,沒有哪個崗位不可以換換人。既然人家操勞過度,累了一身病,為什麼不讓人家歇歇、好好養養病呢?人是最可寶貴的,與其等把人累死了再當做典型來宣傳,不如讓他在生前得到充分必要的休息,以正常的狀態投入工作,即使成不了典型,也可以多活幾年,多一些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三問:那麼多先進典型真的都是累死的嗎?我們喜歡樹死人為典型,因為活人不會跟死人去爭名奪利。有的人生前工作不錯,因為得了癌症之類的要命的病而停止了生命,在被當成典型來宣傳的時候,筆桿子們就會千方百計把他說成是累死的,附會上許多「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之類的話。難道只有累死才算得上真正的共產黨員?休息是公民的權利,也是人的基本需要。把先進統統都「累死」,這合乎人性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