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超長期特別國債 個人購買孫輩還本意義何在?(圖)

 2024-05-17 21: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中國財政部發布「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
中國財政部發布「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5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5月17日,中國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開售,中國財政部發布「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做出解答,最長期限為五十年,意味著孫輩才能拿到本金。實際上,地方政府的債務和隱性債務驚人,特別國債也不能緩解債務和促進經濟增長。

首期400億元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中標利率2.57%

中國財政部日前公告,於5月17日招標首發400億元(人民幣,下同)30年期特別國債,為今年首期。本期國債自2024年5月20日開始計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為每年5月20日(節假日順延,下同)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本期國債招標結束至2024年5月20日進行分銷,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從整個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來看,國債發行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和50年,發行次數分別為7次、12次和3次,目前尚未公開具體每次發行金額,付息方式均為按半年付息,發行時間分布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

5月17日,據Wind數據,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24特別國債01,2400001.IB)票面利率為2.57%。根據發行安排,首發的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總額400億元。Wind顯示,30年期國債的最新收益率在2.6%左右。

5月17日早間,中國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援引市場人士分析稱,隨著未來央行將買賣國債納入公開市場常規操作工具後,可通過國債買賣調節市場供求,也會促進收益率平穩運行。從近年市場正常運行情況看,2.5%至3%可能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

中國財政部發布「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日前表示,從過往經驗看,1998年特別國債面向機構定向發行,而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則明確鼓勵個人和中小微企業投資者認購。為推動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順利發行,建議可考慮同時面向機構和個人發行。當然,具體債券批次的發行對象可以適當予以側重和區分。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在接受中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歷史經驗看,此前發行特別國債曾鼓勵個人和中小微企業投資者認購,此輪超長期特別國債尚未確定發行對象,為確保順利發行,同時進一步為居民提供優質資產,發行對象大概率也會鼓勵個人購買。

「如果未來超長期特別國債在銀行間櫃臺市場上市流通,個人投資者可以購買。」興業研究公司宏觀高級研究員何帆告訴中國《金融時報》記者,從歷史上特別國債的發行交易來看,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不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市流通,還在交易所市場、商業銀行櫃臺市場跨市場上市流通,個人投資者可以購買。

5月17日,中國財政部發布「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問答」。中國財政部稱,超長期國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國債,包括20年、30年、50年三個期限品種。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櫃臺業務開辦機構購買,也可以通過在證券交易所開展債券經紀業務的證券公司購買。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大行、主要股份制銀行、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以及主要券商均開通相關業務,具體名單可在中央結算公司網站和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查詢。

中國財政部表示,國債按年付息,到期一次性還本。在付息日和還本日,利息、本金會自動劃入投資者資金賬戶。發售期結束後至國債到期日前,如投資者需要提前兌取,可持有效身份證件和資金賬戶,到購買該只國債的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任一網點櫃臺按規定辦理。持有國債不滿半年的,提前兌取時不計付利息,只償付本金;持有國債滿半年及以上的,提前兌取時按照實際持有時間和有關發行公告中明確的計息方式計付利息並償付本金。

特別國債難解中國經濟困境

據自由亞洲電臺5月14日報導,一位在中國南方城市生活、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投資經理人透露,政府的一萬億特別國債從去年就開始造勢,地方上早有準備。「我們的客戶會接到地方政府的通知,讓他們填寫申請國債資金的表格。這些資金涉及的領域比較廣,包括一些公共項目和尖端技術的企業等等。」 他暗示,在他看到的項目中,還包括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內容;但這筆國債資金具體投入的方向和企業,政府不會公開。

這位經理人還指出,中國國債的資金形式也多樣化,「很多是給的低息、無息貸款,也有以補助的形式出現。」

雖然這些特別國債是投向具體項目和企業,但外界多認為,這次國債的發行和中國經濟遇困有直接的關係。

在此之前,中國曾發行三次特別國債,包括1998年特別國債2700億元,2007年1.55萬億元,以及2020年1萬億元。曾任中國某商業銀行支行行長的張傑分析說,從以往三次特別國債看,分別對應著三次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

張傑認為,北京當局這次發行特別國債同樣是為了給經濟疏困,因為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看來已經有兩架失靈,「現在唯一能採取的方式也就是投資。」他指出,其它兩架馬車問題很多,消費有通縮跡象,出口又遇到美國、歐洲的警惕,拜登政府正採取措施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張傑強調,即使發行這麼多國債,對提振經濟也未必有顯著效果,「主要還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現在出現這麼多過剩產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旅美經濟學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程曉農則分析說,發行特別國債的一個重要目的還是解決財政困難,「中國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務已愈來愈嚴重,中央政府靠稅收的財政收入赤字非常大。」他指出,如果中央政府在形式上依靠擴張財政赤字來解決財政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就成為了中央政府新的統籌來源。

按照慣例,中國的特別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其收支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