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普京盼拜登連任 美中俄演繹新三國演義(圖)

作者:江楓  2024-05-18 06: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7
    小字

2022年3月16日,在瓦倫西亞法雅節(Fallas festival)期間,描繪政治領導人的Ninot(紙板雕像),美國總統拜登、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2022年3月16日,在瓦倫西亞法雅節(Fallas festival)期間,描繪政治領導人的Ninot(紙板雕像),美國總統拜登、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圖片來源:JOSE JORDAN/AFP via Getty Images)

戰場見高低,日久見人心。在烏克蘭戰場上,白宮與克里姆林宮持續濃墨重彩展現著雙方日積月累的矛盾;北京則是日夜不停擺弄著小算盤,將地緣政治學算計成了政治鬥爭。權衡利弊,習近平普京正期盼著耄耋之年的拜登成功連任,共同合作演繹美中俄新三國演義。

內外挑戰並存 美國國際地位相對下降

雖然美國依舊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但無可否認的現實是美國國際地位也正在相對下降。在俄烏戰爭與加沙戰爭中,美式尖端科技武器如同以往一樣大顯身手,這並沒有舒緩美國總統拜登緊皺的眉頭,事態的發展已經逐漸脫離了這位美國資深政治人物所能掌控的範圍。

原本與歐亞盟友團結一致,利用俄烏戰爭的道義問題,從軍事、經濟、外交、政治宣傳對俄羅斯矢下如雨,試圖讓長期穩坐克里姆林宮的普京重溫拿破崙當年滑鐵盧之戰的滋味。事與願違,如今人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挺過了2023年烏克蘭大反攻(2023 Ukrainian counteroffensive)之後,正計畫著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Battle of Stalingrad)。

突如其來的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不僅讓加沙地帶變成了一片廢墟,中東戰爭的威脅與人道主義危機迫使國際社會不得不關注這個小小的巴勒斯坦飛地,阿拉伯的抗議浪潮從中東地區延燒至美國,再次燃爆美國社會意識形態對立的深層矛盾。不知縱橫美國政壇數十年的拜登當初是否有預料到這一點?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Attack on Pearl Harbor)(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珍珠港事件(Attack on Pearl Harbor)對日本宣戰那一刻開始,美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軍事國家,徹底扭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確立了自己的國際地位。經過冷戰時期(The Cold War)和前蘇聯崩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數十年來,在地球上美國國力無出其右,其在全球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從經濟開始稱雄世界的美國也是從經濟問題開始了其衰退之路。1976年,在國民生產總值(GDP)仍是全球第一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出現了裂縫,首次浮現全面的貿易逆差1。自此之後,美國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問題愈來愈多且複雜。

綜觀人類的歷史,所有王朝或帝國都無法避免一個不可逆轉的命運:文化歷史達到一個巔峰時期之後便停滯不前,最終走向衰落。生於地球長於地球的美國,也是如此。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