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怎麼過清明節?妙趣橫生的傳統習俗(組圖)

作者:趙蘋  2024-04-04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仇英清明上河圖
古人過清明節,有許多妙趣橫生的習俗。圖為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人是深具智慧的民族,講究「天人合一」。古代人民在傳統曆法中,根據四季氣候變化,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以作為農耕的參照。其中,「清明」和「冬至」是僅有兩個由節氣演變為節日的特殊日子。「春分」之後第十五日即為清明節,清明除了慎終追遠、祭祀掃墓之外,您知道古人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嗎?以下介紹給您一些妙趣橫生的傳統習俗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正是從事戶外活動的好時機。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踏青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此時陽氣轉盛、陰氣轉衰。氣候乍暖還寒,空氣清新潔淨,萬物欣欣向榮,故曰「清明」,正是從事戶外活動的好時機。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源於周朝黃曆三月上巳春浴,人們到河邊祓禊,以香薰草藥潔身、去除晦氣的習俗。至唐代已成風尚,宋代則逐漸演變為掃墓兼遊賞、聚宴,郊野熱鬧非凡。此時綠意盎然,鳥語花香,是最適合出門踏青、遊春的好時節。無論男女老少、官員庶民,連平時難得出門的婦女,都能穿上新鞋歡喜出遊,領略大自然的秀麗風光。

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大堤行寄萬七〉中有詩句描述:「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杜甫〈清明詩〉亦寫出唐代宗時長沙清明節遊春的熱鬧情景:「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豔明媚,爭道朱蹄驕嚙膝。」

賜火

古人鑽木取火順應大自然天時。春天取榆樹,稱柳之火;夏天用棗樹,稱杏之火;秋天選柞樹,稱楢之火;冬天則取槐樹,稱檀之火。四季皆須使用當令的木材,否則易使人致病,故需「改火」。

早在周代就有寒食「禁火」的舊制。寒食節在清明之前,全國不舉炊,只能吃冷食。唐代和凝〈宮詞百首其二十六〉提到寒食時俗「司膳廚中也禁菸」,以及「清明節日頒新火」,亦即清明時皇宮中要鑽木取新火、頒新火,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寓意。

唐代皇帝會在清明節清晨於宮殿前舉行隆重的賜火儀式。由宮中尚食內園官(供奉禁苑膳食)小兒鑽木取火,同時也是一場趣味競賽,先鑽出火的人可以獲得御賜重禮——三疋絹和一口金碗。接著,皇帝再親手將新火賜給近臣戚里,「柳之火」含有旺盛的生機。

拔河

「拔河」是一種比力氣的團體賽。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即出現,稱做「牽鉤」或「拖鉤」,至唐代才叫做「拔河」。起初流行於軍隊中,是為了增強體質、加強訓練用的,後來才流傳到民間。北宋王讜《唐語林》描述的比賽方式是:「以大麻繩,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繫小索數百條,掛於胸前,分兩棚,兩向齊挽。當大繩之中,立大旗為界,震聲叫噪,使相牽引。」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