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殊像寺中的皇姑修道(圖)

 2015-04-02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山西五臺山有座有名的寺廟,名為殊像寺。明天啟六年,寺的西北角建造了一間客堂,清廷三公主於此出家時,決定將此客堂作為習靜處所,並將之改名為善靜室。這位三公主即是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

清定鼎後,為了籠絡吳三桂,曾將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當地人說是吳應龍)。後來因為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及其子世霖絞死,守節的三公主不再改嫁,選擇前往五臺山殊像寺出家。

當時殊像寺中,有位因受到失戀打擊而出家的青年和尚,這位和尚相貌非凡,精通內典,因此時常與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於是,殊像寺的尼姑們,便時常看見一位英俊的青年和尚進入善靜室。尼姑們認為兩人有私情,便向住持圓光師尼進言。圓光師尼得知後,便多次推門進入善靜室,卻只見三皇姑一人靜坐誦經。圓光思量皇姑定非凡人,便不再理睬他人言論。

只是,久而久之,流言蜚語被人傳播到京城。康熙聞之大怒,認為此事有辱皇族名譽,便下密諭派人前往殊像寺放火,要將皇姑與這名和尚一同燒死。大火足足燃燒了三天三夜,整間寺廟幾乎被燒燬,唯有文殊殿和三公主靜坐的善靜室安然無恙。大火過後,人們湧進善靜室,看見三公主打坐的蒲墊上留有張紙條。紙條上頭寫著:「只見來,不見去,人言紛紛神也懼。且喜我把文殊遇,離宮離殿無所慮。」康熙聽聞,知悉三公主與青年和尚的往來純潔,甚為歡喜,卻也感嘆不已,遂下詔撥巨款重新修建殊像寺。

有人提議,將重建後的殊像寺改成「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然而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所以「殊像寺」即意味著寺院中具有文殊菩薩的塑像,故重建後的殊像寺仍保留原名。

 

責任編輯: 予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