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應邀前往臺灣參觀「三合一」選舉,感觸良多。
選舉結束,評論家大跌眼鏡,驚駭於這次藍營大勝綠營慘敗的一邊倒 式的結果。筆者不敢妄稱先見之明,卻以為這次選舉其實與其他國家 的政治變遷的歷史進程頗為相似,相當符合新興民主政體政黨輪替的 一般起伏脈絡。
過去的一個威權主義老舊政黨,當黨禁開放後,在新興反對黨衝擊 下,在歷史傷疤的充分披露下,日漸衰落,終被取代。
反對黨上臺後,原來熟悉的街頭政治競選鼓動的長處派不上用場了, 處理經濟、外交、國防等管理國家機器的捉襟見肘,卻暴露於選民面 前。雖年輕有為,朝氣勃勃,但政治準備不足,管理經驗不足,人才 儲備不足。加以掌權後人性弱點呈現,爆出內部貪腐醜聞,彰顯出權 力的傲慢,迅速失落其「黨魂」,喪失其民意。
而在百年老店國民黨方面,雖然論資排輩,暮氣沉沉,但在管理經驗 和人才儲備方面,確實大大勝於對手。再加上國民黨經歷危機震撼, 臥薪嘗膽,中生代奮起自救,主動出擊,實施黨內民主改造,從而振 衰起弊,枯木逢春,於是出現「馬氏中興」。
有鑒於此,政治重心重新移動,出現第二次政黨輪替的可能前景。
確立新的政治平衡
筆者並無藍、綠偏好,因此對這次三合一選舉結果,只傾向於從對臺 灣總體民主進程的影響來評估。與多數臺灣觀察家不同,在我看來, 個別政黨的一次勝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可以穩定而持久的政 治平衡大體建立起來了。
這次選舉,雖然是地方選戰,但我卻認為,其政治意義遠不止此。在 臺灣的政治演變史上,它很可能是一個良性轉折的歷史契機:由某種 一個政黨逐漸膨脹坐大的政治趨勢,轉向一個格局清晰的兩黨政治的 態勢。這是一個可貴的機遇,對任何一個新起的民主轉型的社會,這 種機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在臺灣出現了。這是上天賜予臺灣的 最可寶貴的禮物。
為什麼說過去臺灣存在一個政黨逐漸膨脹坐大的政治趨勢?因為臺灣 的民意有一個基本趨向,就是臺灣自主意識的崛起。它正在逐漸成 長,實際上也就是臺灣的民族主義的崛起和發展。這個確實是臺灣正 在經歷的歷史過程。臺灣人基本的權益,臺灣意識的歷史性成長,臺 灣民族主義的壯大,這是一個沒有辦法改變的歷史流程。雖然,臺灣 主體意識在藍綠兩方都存在,但不可否認,它主要是由民進黨來承擔 的。因此,海內外觀察家過去一直比較擔心,從長遠看,從年輕一代 的傾向看,民進黨大概會持續不斷地膨脹壯大,最後會像日本的自民 黨、印度的國大黨一樣,逐步壟斷政治空間,長期執政,甚至染上某
種民粹主義色彩。
但是,這次選舉,中斷了這一趨勢。
在這方面,經歷本次選舉後臺灣發展出來的政黨政治格局,將比日 本、新加坡乃至印度的「絕對優勢黨體制」(predominant party polity)更為優越,也比義大利和法國那種極化多黨制更為穩定。
日本、新加坡、印度(國大黨長期執政時期)等國,雖然有民主選 舉,但是同一政黨長期連續「一黨執政」,被人們稱之為「絕對優勢 黨體制」,也有人逕直稱之為「一黨制」。雖然存在選舉,但政黨之 間的制衡作用是相當有限的。
而義大利和法國這些極化多黨制國家,小黨林立而無法形成能佔議會 多數的執政大黨,常常是必須幾黨協調才能執政,即多黨聯合執政 (multi-party coalition government)。由於黨與黨之間意識形態 和利益的分歧都比較大,很難達成共識,導致政黨組合和政府輪替頻 繁,如走馬燈一樣,不及兩黨制穩定。
目前形成的臺灣政黨政治格局,使得其他各黨逐步泡沫化,都不得不 分別向國民黨或民進黨靠攏,形成政治上的兩極,這就逐漸呈現出類 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家的兩黨制局面,成 為一種既生氣勃勃,相互制約,又穩定有序,有獨立執政能力的政黨 政治。除了中共式的一黨專政的非民主體制外,在「絕對優勢黨體 制」、「兩黨制」和「多黨制」幾種主要的政黨政治模式中,筆者一 直是比較看好兩黨制的,認為它是較為成熟而穩定的政黨體制。
但是,政黨政治模式是自然形成的。雖然民主國家的法律並不禁止人 們創立多種政黨。但究竟會形成何種政黨模式,它與選舉制度、宗教 教派分布、族群分布、政治文化傳統……等許多偶然因素和歷史脈絡 有關,並最終在競爭執政權力的邏輯驅使下成形。一旦形成,很難改 變。如今,臺灣因緣際會,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其中較為健康的兩黨制 路徑。有可能,將來的國民黨日漸類似於臺灣的「共和黨」,而民進 黨則日漸類似於臺灣的「民主黨」,走上長期此起彼伏的競爭之路。 這雖然只是筆者的良好期望,但卻絕不是沒有可能的。倘若果真如 此,那將是臺灣之福。恐怕最終也會是中國之福。
北京:如何因應?
據悉,北京上層有個別人把國民黨在這次臺灣地方選舉中的勝利看作 是中共對臺政策的成功。
這一看法,如果不是自作多情,起碼也是一廂情願。
如前所述,這次臺灣的地方選舉,政黨及其候選人的執政能力、道德 形象是選民關注的焦點,而族群矛盾、兩岸議題已經邊緣化,不再是 關注的中心了。基本上,可以說,中共的因素雖然不能說毫無關係, 但顯然只有相當微弱的影響了。大多數觀察家認為,這次臺灣地方選 舉與中共的所謂兩岸政策無關。正如政治明星馬英九所言,民進黨只 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實際上,筆者更想說,在臺灣格局日益清晰的今天,中共上層的深謀 遠慮者恐怕會更加憂心忡忡於臺灣的政治發展。原因無它,乃在於, 這次選舉表明,臺灣政治已經從過去那種以「統獨」為競爭重心,轉 向了以「制度競爭」為訴求重心了。馬英九的言論就是一個顯著例 證。而人們心照不宣的事實是:中共其實並不害怕台獨,它唯一心驚 膽顫的,是喪失壟斷性的政治權力。它甚至還期望利用「台獨」煽動 炙熱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從而鞏固自己的壟斷性權力。
而制度競爭,目標正是直指其壟斷性政治權力的。這才是北京的心腹 之患。
最近,馬英九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直接挑明瞭這一主題。他指 出,臺灣的「整個過程在全世界來看是非常難得的,沒有流血,沒有 大規模的暴亂,這個過程當中經濟還是維持高度的成長。這其實是寧 靜革命的一個典範。」他進而說「執政者,要有胸襟和準備,要實施 民主體制,就要知道自己有一天是要下臺的,不可能永遠執政的…… 不能說不可以換,你換的話,我就開槍。」他呼籲北京的中共,「要 做好準備實行更多的民主,讓人民有選舉權,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 務。」
北京將如何回應它自命的友黨(國民黨)主席的這一番呼籲呢?它還 能裝聾作啞,充耳不聞嗎?
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洗耳恭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兩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