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损国灭 王莽没有正王之命行正王之事 (组图)
“汉祚中缺”暴起暴落的王莽新政
汉光武帝刘秀一万兵力为何能战胜王莽四十二万大军?(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
《乾坤万年歌》是中国很古老的一篇预言,相传为周朝姜太公所撰。全篇共一百一十句,其中有六句隐喻“汉祚中缺”,等时候到了才晓得所谓的中缺,是指暴起暴落的王莽新政。
王莽是一个非常离奇的人,他所创立的“新朝”非常短暂,仅有十四年(西9~23),却将四百年大汉王朝一分为二,成为西汉和东汉。他所推行的新政多不合时宜,搞的民怨高涨,最后落得身损国灭的下场。或许这是因为王莽没有正王之命,却行正王之事的结果吧!
僭登帝位
王莽的夺权之路,兵不血刃,一路顺遂,以禅让之名成功篡汉。有三个条件奠定他兴起的基础,一为外戚的权势,二为个人塑造的形象,三为众多儒士的支持。
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孝元皇后),历经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世,飨国六十余载。元后的长兄王凤在成帝时受封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外戚王氏由是兴盛,“家凡九侯,五大司马”,其余王氏子弟亦为卿、大夫、侍中、诸曹;王氏一姓分布朝廷。
王莽虽为王氏家族一员,幼年因父、兄早死而独孤贫,年青时屈己力行,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养育兄长遗孤,行事谨慎周备,一如学《礼》的儒生。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在嫡长伯父大司马王凤患病时,侍疾数月,不解衣带,宗族称孝。“孝悌”亦为汉时取士时很主要的条件。
王凤于临终前将王莽讬付给元后和成帝,授王莽为黄门郎(皇帝近侍之臣),后迁射声校尉(掌禁军中弓箭部队)。几年后,叔父成都侯也上书朝廷,愿意分出自己的封邑给王莽,几位大臣名士也纷纷为王莽说话,成帝由此得知王莽的贤名。
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王莽受封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兼光禄大夫侍中。他工作谨饬,“爵位益尊,节操愈谦”,常散物资予宾客以致家无所余,且“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得到许多大臣与名士的支持。他的名声遍及朝野,甚至超过他的伯、叔父们,让不待见王莽的班固也不得不于《汉书》中论赞:“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
继汉成帝之后的哀、平两帝,都是幼年嗣位且国祚不长,这给了王莽一个可乘之机。王莽凭着外戚的地位和个人的名誉一路攀升,于平帝幼年时任大司马领尚书事。平帝崩后(西5),死因可疑,王莽在王室中挑选尚在襁褓的刘婴为皇太子,并引导大臣们以周公摄政之例,劝进他代行天子之权。隔年,王莽称“摄皇帝”,并改元居摄,也终于在居摄三年(西8),在众多儒士的呼声下,乘势践位,正式篡汉,改国号为“新”。
王莽是一个非常离奇的人,他所创立的“新朝”非常短暂,仅有十四年(西9~23),却将四百年大汉王朝一分为二。(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崇古改制
西汉季世,“富者沃野千里,贫者无立锥之地”,豪强大姓兼并土地所导致的贫富差距已是相当严峻的问题了。王莽孰谙六经,冀望以《周礼》来改革现况,新政也以“齐众庶,抑并兼”为宗旨,立意虽然美好,但因为忽略客观环境和缺乏周全的计划,往往事与愿违,终至全面退却。
比如说,王莽在建国那一年下诏,“天下田地是‘王田’,奴婢是‘私属(家庭一员)’,皆不得买卖。每家男子不满八口而占有田亩超过一井者(900亩),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者可因制度受田。违反者则发放边陲。”他欲将天下私田归为朝廷所有!遭遇上至富豪、大地主,下至广大自耕农民的反对,以致“陷刑者众”,不得不于诏令发布后的第三年废除。
又比如,王莽在建国之二年(西10)初设“六筦之令”,下令盐、酒、铁、名山大泽、铜冶钱布、五均赊贷等六项获利甚钜的事业,皆归朝廷管理。并且以五均之制由朝廷统一物价,平衡市场供应。所有之目的是为了节制豪强垄断及不法商人的剥削,但因执行监督者都是富商大贾,他们与郡县勾结,更方便于搜刮百姓,使得“众庶各不安生”。再加上王莽频繁又混乱的货币改革政策,更让“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于是王莽在地皇三年(西22)下令,“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
败亡之故
王莽新朝的崩解,除了与豪强兼并及不合时宜的改制有关之外,也有久旱与蝗灾的关系。旱与蝗常相伴而生,在王莽执政时普遍发生,《汉书》也一再提及旱蝗两灾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比如:
平帝元始二年(西2)秋,“蝗遍天下。是时王莽秉政。”
始建国三年(西11),“濒(黄)河郡蝗生。”
天凤五年(西18),“是时,关东饥旱数年。”
地皇二年(西21)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蝗。”
地皇三年(西22),二月王莽下书曰:“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连年荒灾),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春尤甚。”又“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长安,入未央宫,缘殿阁……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
天灾人祸造成大规模饥饿的流民,然后这些饥民相率为寇盗,成为各地方的民变势力,于是在两汉交替之际,群雄并起,处处可见聚众起兵之事。据有西汉刘姓宗室血统的刘秀也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起兵了,成为日后稳定天下乱象的汉光武帝。
不过最难得的还是汉光武帝刘秀,如果他没有面对庞大敌军的坚毅与勇气,也就没有后面的奇迹与最后的胜利。(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汉室复辟
“昆阳之战”(西23)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王莽新朝经此一役,败亡已成定局,从此“光武(刘秀)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说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刘秀以一万兵力战胜王莽主力四十二万大军!这种类似话本子的剧情居然在人间真实上演,若非天意,还能有什么呢!
不仅结果令人不可思议,对战过程中也很是奇迹。《汉书》载,当昆阳城快被王莽军攻下时,夜晚,有流星坠落王莽军营;到了白天,又有乌云如山崩似的向王莽军营陨落,离地不到一尺才散去,兵吏皆倾倒伏地。又当战况进入尾声时,刘秀率领援军与城内义军内外夹击,士气低落的莽军在奔逃中互相踩踏,死者遍布百余里。这时天空出现大风雷,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水暴涨,莽军溺死者以万数。若非天助,还能有什么呢!
不过最难得的还是汉光武帝刘秀,如果他没有面对庞大敌军的坚毅与勇气,也就没有后面的奇迹与最后的胜利。
尽在预言中
这段王莽篡汉、刘秀复兴的历史,相传为周朝姜太公所作的《乾坤万年歌》中早有隐喻了。
《乾坤万年歌》载:
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一土临朝更不详,改年换国篡平床。
泉中涌出光华主,兴复江山又久长。
卯金刀指“刘”字,暗喻刘邦削尽天下群雄,在木羊年(乙末年)被立为汉王。一土指“王”字,暗喻王莽临朝更不祥,篡平帝之位换了国号。泉字分开是“白”、“水”,暗喻光武帝刘秀从南阳白水乡起兵,复兴汉室,汉朝再统治江山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