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食日无多”兴变相运动 三年“渡劫”蛇年要命终(组图)


中共《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是运动的翻版(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看中国2024年11月26日讯】中共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25日晚就《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发出通知,要求贯彻执行。通知延展中共运动的轨迹,过紧日子,苦日子的伏笔中,不详征兆凸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党中央的部署相要挟,称要“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该“行动方案”将持续到“2027年年底”,三年时间——行动方案之总体目标。

这无疑是在宣告“三年危机”,且不说呼应多个预言,2025年乙巳蛇年,习近平本命年“大凶之坎”,三年的定位也颇有意味——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失去的时候,三位一体的党魁就被解体了,精气神失,必失天下。

行动方案在针对“粮食宏观运作”上提出了框框性要求,从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到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再到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等等几乎无一遗漏。


2024年的极端天气,威胁中共粮食生产(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行动方案同时对全民“粮食危机意识”下达祈使指令:“移风易俗”适应中共恶劣形势的需求,可说是对民众餐桌进行管理,对机关学校食堂进行约束,对吃什么进行干预。就差在餐饮业方面,上升到习近平为粮食指引方向的高度。

当然,粮食的行动方案也包括了保障措施,说浅白点就是一粒米的去向,都要“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实际上“国家粮食安全”成为该行动指南的关键词,所有不按照通知精神办理或违背者,似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置——这也是中共历次运动的特征。在一个标签之下干出破坏传统文化、人权迫害、清除异己、泯灭人性的勾当。

显而易见,上述行动方案与今年三月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的隐形运动反向,这不是“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之间的决斗,而是食为天的粮食紧缺之下的“苛政”推行。

实际上,中共以旧换新,所谓的“刺激内需潜力”、不过是变相为制造业补贴,在拯救经济不惜血本。

但以旧换新的涟漪还在荡漾的同时,人民网就已经发布“各级政府把‘过紧日子’落在实处”的号令。

于是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本来还可以再看几年的电视机换了新的,但发现看的东西颜色还不错,但囊中羞涩,消费降级——“民以食为天”而不是以“看为天”。

更关键的是,没有在电视新闻联播中看到更多的“极端天气”造成的后果。

紧接着,10月16日,新华社惊呼:“粮安天下”任重而道远——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造成部分国家地区粮食减产,加大了全球粮食供应缺口。厄尔尼诺的拥抱,对中共粮食受到的真实威胁,人们在卫星图像中略见一斑,但全貌只有中共明白,好在给予民众一些暗示。

因此,上述行动方案无意间告诉了一个“紧缺”与危机的事实。

不过,习近平签署命令的中共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今年6月1日起施行,就已经说得够详细了,干嘛还要呼叫粮食?

这当然与有法不能保障,专制独裁政权的“八格”息息相关。

不得已,危机之下想要动用运动模具来“渡劫”,无奈民变压头,不敢明目张胆造次,于是改为“行动”。

还别说,中共的历史中,多次粮食问题都差点要了命。

最早的第一次以粮食为“核心”的运动开始于1931年11月,以“苏维埃”为名号的“一场大规模的节省运动”持续到1934年,口号演变为“反浪费风暴”,而人能够浪费的只有水和粮食。

节省与反浪费是由这期间的“死亡还是生存”问题引发的,这当然就是中国合法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围剿共匪战争。


蒋介石最早看清了中共独裁政权的危害,因此高喊:消灭共匪政权,五次围剿中共,导致中共第一次粮食危机(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从国军1930年底至1931年初“第一次江西剿共”(第一次江西剿匪)到1931年4月至5月第二次剿共,再到1931年7月至9月间第三次剿匪(九一八事件爆发,国军不敌共军),1933年2-3月间第四次围剿共军,历经四次围剿,战之未胜,甚至第四次国军三个师将士壮烈牺牲,被迫撤出中央苏区。

终于,从1933年10月17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军鼎力围剿共匪,在蒋委员长亲自指挥下,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围剿历时363天,直到1934年10月14日才结束;这场伟大的战争,共军“遭受重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其中,1934年4月27日广昌城一役,共匪伤亡高达5500余人……

战争中,国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共匪仓皇逃窜,称“放弃根据地”,而开始“长征”,实则溃不成军,残兵败将亡命雪山草地。

这一年也是共匪“反浪费风暴”的最高潮时期,很好笑的是,共军兵败如山倒“败走麦城”的同时,该风暴戛然而止,因为已经没有可浪费的粮食,而是只能挖草根吃树皮。

所以,可见粮食问题还真是政权问题。

这一幕在1955年上演,背景的变化使得粮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更。

1955年6月13日,在中央各机关党派、团体高级干部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代表中央作了《厉行节约,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报告。

此报告成为中共“历行节约、反对浪费”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粮食还是主角。

为何再次在粮食问题上搞运动?

首先,这一年是中共“一五”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呈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其次,运动开始之后不久,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于是与“历行节约、反对浪费”反其道而行之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必然有此“劣习”,成为罪状之一。

粮食是要命的。

第三次以粮食为“运动指南”的运动,可追溯到文革中的1970年,那就是“一打三反”的出现,当时的三个文件中,不可或缺的就有《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另外两个文件分别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与《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

这个背景也是与“食日无多”紧密关联的。


1970年运动中的《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与当时的票证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吃的何来铺张浪费(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当年中共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农业总产值只有1058亿元。而当时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生活必需品都是按人头限量供应,每个人凭票证才能购买一定数量的生活用品;粮票、布票、油票一票难求,多子女家庭穿补丁裤子是因为布票不够,挖野菜是因为粮食不够,“红锅菜”(烧红锅炒菜)是因为食用油不够。

食物匮乏,中南海特供山珍海味一样不缺,人们是在这场运动之后才知道的许多真相——毛泽东三餐仍旧是“四菜一汤”但食材不凡,早餐也有四个炒菜。


毛泽东在粮食紧缺时——《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中随意拿出一顿饭的菜谱,也是那些年的骨灰级:什锦拼盘、白菜煎翅、香酥鸭子、鸡油菜心、干烧扁鱼、口蘑烧猪肚、煎牛扒、冬瓜清汤、二丁包子、鸡汤面条、烩水果……(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当时被毛泽东精神控制的“饥民”,都安分守己,就是这场运动的恐怖阴影威慑的效果——这场运动导致200万人受到迫害,至少20万人非正常死亡。

因此,中共这一次换了马甲的粮食运动,同时释放了镇压不满情绪的信号。

但粮荒、粮食危机,背后的经济惨象,已经隐约可见。

这是一场不是运动的运动,残酷于AI的造假中粉饰了内涵,蔡奇的办公厅和李强的办公厅,将习近平的惊慌失措都写在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的背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看法)

本文留言

作者今涛拍暗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