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罄竹难书(图)


“罄竹难书”成语多指“罪状极多,写之不尽亅。(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罄竹难书”是句很常见的成语,一般认为,“罄竹难书”是个贬义词,起初是形容“乱象极多,难以胜数”,后来多指“罪状极多,写之不尽亅,意为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尽。

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

“罄竹难书”这句成语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描述乱世的各种异象,譬如:天上的云呈现出怪异的形状、太阳有日蚀的现象、同时有两个或四个月亮一起出现、马的头上长出犄角、有人养出长有五只脚的雄鸡或母猪生下小狗等等,这些奇怪的现象“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就是说,这些奇怪的现象都是由于政治败坏所带来的乱亡征兆,而这种国家即将败亡的征兆,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

后来“罄竹难书”转变为“罪状极多,写之不尽亅,如《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公孙贺》就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旧唐书‧卷五三‧李密列传》也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的用法。前者是汉臣朱世安被诬谄下狱时,上书揭发丞相公孙贺父子作恶多端所用之语;后者则是隋人李密欲讨伐隋炀帝,檄文中用以形容隋炀帝罪大恶极之语。这两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状之多,难以记录。

古代书写的工具:竹简

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会将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再用绳子串编成册,用来书写记事,叫做“竹简”。“罄竹难书”这句成语里的“竹”,就是指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

竹简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从“竹片”到“竹简”的制作过程,要经历一道煮竹的程序。首先,将竹片与防虫的草药一起用沸水烧煮,避免虫蛀。之后,要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或是放在特殊的烘房中,使“竹片”里的汁液蒸发,避免腐坏。在烘烤的过程中,“竹片”上的青色会渐渐退去,这个过程就叫做“杀青”,“杀青”在现代有定稿之意。

通常每片简上只写一行字,多少不一,最多的有40多字,最少的只有1、2个字,一般写20多字,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书了。“竹简”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文书档案、信件、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等,是很珍贵的书法墨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留言

作者简秀娟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