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后1万亿美元回流中国?专家称太乐观(图)


美联储降息后有分析称1万亿美元将回流中国。(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9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美联储降息后有分析称1万亿美元将回流中国,专家表示没那么乐观。并且,中国经济陷入通缩(通货紧缩)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投资者还是会用脚投票选择更安全的地区投资。

1万亿美元回流中国 人民币升值?

美联储日前宣布降息50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5.25%至5.5%调低至4.75%至5%。

资本市场方面预计,美联储开启持续降息周期,有望进一步减轻人民币汇率面临的由利差形成的资金流出政府压力,并打开中国国内货币政策空间。

据传英国对冲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史蒂芬·詹(Stephen Jen)此前预测,随着美联储降息,中国企业可能会选择出售高达1万亿美元的美元计价资产,此举或将显著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10%。

对于上述理论,谈及美元降息对中国资金流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对凤凰网财经表示,“从利差角度来看,美国降息无疑会削弱海外投资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基于高利差和人民币贬值预期而留在海外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在美元降息后,理论上会有更强的动力回流国内。”

然而,胡捷也提出了资金回流面临的实际挑战:“虽然利差缩小有利于资金回流,但关键在于这些资金回国后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目前,房地产和股市作为传统的投资热点,其吸引力似乎都有所减弱。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控压力,而股市则处于相对波动期,这些都让投资者在决策时更为谨慎。”

胡捷指出,“因此,尽管美元降息可能为资金回流创造有利条件,但真正的资金流动情况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内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等。当前阶段,我对于资金回流的规模和速度没有那么乐观。”

中国经济陷入双重困境

过去几年,欧美大部分国家一直在抗击通胀(通货膨胀),而中国则面临相反的情况。中国的通缩(通货紧缩)压力正在加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24年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实际上仅上涨了0.3%。9月份的数据将在10月上旬发布。

另一种观察物价变化的指标是GDP平减指数,也就是中国名义GDP增长与实际GDP增长之比,反映的是总体物价的变动幅度。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中国已连续五个季度处于通缩状态。

有目共睹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危机爆发拖累了整个经济,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材料等相关行业纷纷缩减投资。长期以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财富积累资产,但如今人们已收紧钱包。消费支出减少导致物价下跌,给企业利润和工资带来压力。这可能引发恶性循环,使通货紧缩更加根深蒂固。

据《华尔街日报》9月17日报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研报中甚至表示,通货紧缩目前是中国的“头号公敌”。

中南海经济决策层没有直接向家庭提供促销费的刺激政策,而是选择支持制造业。这导致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过剩产品最终流向海外市场。这虽然有助于中国出口(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7%),但产能过剩正给价格带来进一步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衡量工厂出厂价格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

中国出口激增也引起许多国家的担忧,并引发了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贸易壁垒,这意味着仅靠出口推动增长恐怕很快将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投资制造业和出口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房地产市场低迷。今年5月,中国宣布鼓励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旨在去库存,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负责收购任务的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让收入和税收减少而受到重创,几乎没有可以用来收购存量房的资金。

《华尔街日报》认为,但中央政府似乎不太可能放弃现有的策略,至少目前是这样。中国当局一直不愿意直接投入资金刺激消费,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而扶持产业将有利于建立长期产能。支持生产,尤其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技术等战略性高端产业的生产,有助于打造国家领军企业,这是中国当局产业政策的另一个关键目标。在某一刻,中国当局很可能触及到一个经济疼痛的阈值,迫使其采取更果断的行动。一种可能性是中央向地方转移更多资金,协助地方政府清理过剩商品房。

可即便如此,也无法让中国经济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例如国内消费。十多年来,外国分析师和投行经济学家一直呼吁中国进行这种改革。但这需要中国当局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并实现根本性的思维转变。情况可能需要变得更糟,才能刺激中国当局真正变革。

中国经济遭遇寒流 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经济寒流在华夏大地蔓延,从几年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外向型工厂企业倒闭和外迁,到实体零售服务行业的凋零。现在面临中秋节和“十一”假期,但餐饮企业在经济下行和不确定性的压力消费者行为发生重大转变行业内竞争加剧,利润率微薄,或巨额亏损而停业或倒闭。

观察人士预计,下一波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殃及到新能源汽车和资产安全。

据美国之音9月15日报道,中国经济事务专家、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预期,下一个可能受到更厉害打击的行业,很可能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他说,中共的补贴政策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大发展,导致据说有上百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厂商争先恐后地建立投产,但是现在看来,即使在补贴的情况下,很多也是亏损严重。如果没有补贴,这些厂商可能马上就撑不下去,而且老这么补贴下去,可能中共政府也受不了。所以下一步汽车行业的倒闭和兼并是很有可能出现。“我觉得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的行业,它在全世界受到封杀、封堵,汽车行业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裁员。”

美国马里兰州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清则认为,中国整个经济现在都进入到一个螺旋式下跌的通道,经济下行、下跌是跌跌不休,止不住,经济寒冬的效应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影响的面也会越来越广,他担心下一个可能是大家都特别关注、必须要关注的领域:资产安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