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可以习得的 但需要养成七个习惯 (下)(图)


快乐是可以习得的,但需要养成七个习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接上期)

1.不断改变快乐的焦点

胡德博士说,这些快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改变看待事务的心态有关。他说:“他们改变了自我意识,从一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反思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转变为一种以利他为中心的心态,并以这种利他心态作为与整个世界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网络纽带。”

他说,做出这种转变可以让我们正确看待问题,让棘手问题看起来不那么势不可挡,同时还可以享受他人的支援和联系所带来的好处。

胡德博士说:“我的书不是一本写给那些只想要自己过好日子的自助书,而是一本‘自我毁灭’的书!”

神经生物学家托比亚斯·埃施博士(Tobias Esch)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研究了幸福的神经学基础,他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我坚信,总体而言,幸福既不是私人的,也不是自私的,也不是纯粹的享乐。”

2.幸福在大脑里的神经学基础

埃施博士写道,当幸福感上升时,大脑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大脑的奖励系统启动。奖励和动力都会增加,幸福感也会增加”。他说:“许多积极的心理学活动,包括我在书中简要介绍的迷幻药,似乎都会抑制预设模式的神经网络,预设模式网络是大脑中构建我们自己和他人图像的回路,与消极的沉思有关。当我们无所事事时,默认回路就会变得过度活跃。人因此而变得消极。”学校的课程材料声称,身处大自然会关闭默认的节点回路。埃施博士说:“幸福是一种生物必需品。它既是硬件,也是软件,并且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得到了保存,即使是简单的生物体也拥有它。”他认为,如果它只服务于单个个体,而不是整个物种,它就不太可能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得到保存。

3.幸福是一个过程

埃施博士写道,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幸福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是几种感觉的连续性体验:

‧想要、接近和快乐。

‧回避、离开和解脱。

‧不想要、停留、满足。

埃施博士指出,幸福感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他说,一个人的幸福倾向有30%到40%与他们的基因和“大脑硬件”有关。他认为,幸福与否最多只有5%到10%与外部环境或影响有关。与此同时,根据埃施博士的说法,维持幸福感的50%到60%来自自我调整:换位思考和学习“幸福”是一个个人的决定。

(完)

(文章来源: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happiness-can-be-learned-but-it-may-take-practicing-7-habitsslot_pos=article_1&utm_source=Sailthru%20Emai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MNT%20Daily%20News&utm_content=2024-03-18&apid=29322009&rvid=234f69cb4aed918ec8ad2b2b4b898bd27c2eae3099700e60a0859e04e9694043#About-the-49%-that-lost-touch-with-happiness)

本文留言

作者高新宇编译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