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打仗 为何要坐四轮车?(图)
诸葛亮(图片来源: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脍炙人口的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该书描述了吴、蜀、魏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故事,其中诸多历史人物的对话及行动很有闪光点。相信大家对诸葛亮总是以羽扇纶巾造型出场、带兵打仗会选择乘坐四轮车等等描述印象深刻。只是,奇怪的是,诸葛亮的双脚没有残疾,乘坐跑不快的车打仗也相当不便利,为何还要如此做呢?对此,历史学家分析后,归结出几项原因。
想知道《三国演义》主要在描写什么,只消透过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即可得见《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斗争究竟有多激烈了。既是如此,罗贯中想必在智慧非凡的人物上,历经一番精心琢磨。是的,经过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山、作为“智者”代表、愿意支持较弱的蜀国一方而逆流而上的诸葛亮,被许多人视为完美到极致的人物,其一生是了不起的存在。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乘车内容
只是,不少人感到不解,为什么诸葛亮很常以乘坐四轮车的方式出现在战场上呢?
关于诸葛亮乘坐四轮车的画面,可在《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篇章中瞧见:
〈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
只见对阵中,一簇黄旗。门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扇招邢道荣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略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可与我对敌?我今来招安汝等,何不早降?”
〈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两边百余骑簇拥,摇指张任曰:“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令汝何人,敢不投降?”
〈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
〈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孔明又令三万军各执镰刀、驮绳,伺候割麦。却选二十四个精壮之士,各穿皂衣,披发仗剑,簇拥四轮车,为推车使者。令关兴结束做天蓬模样,手执七星皂旛,步行于车前。孔明端坐于上,望魏营而来。
诸葛亮乘坐四轮车的原因
由于诸葛亮的双脚并无残疾,坐车打仗也十分不方便,因此大家无法理解这番操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迷惑敌人吗?如果没有起丝毫作用,难道不怕敌军攻过来,转身离开时跑不快吗?对此,一些人士认真分析后,给出了四大原因。
第一种说法
此说是由历史学家分析所得来的结果。诸葛亮乘坐的四轮车,理应是由战车改造的指挥车。虽然坐在车上会难以下车,但却能向士兵传达“跟各位同进退”的意思,这能安稳众人的心,并能提升士兵的衷心度。换言之,就是一种收拢人心的谋略。
不过,要注意的是,诸葛亮乘坐四轮车这一登场方式,只出现在小说中,并非历史实况,因此不可混淆。此外,纵使在小说中,诸葛亮也不是每一次都乘坐四轮车,之所以演变出了经常搭四轮车的形象,主要还是源自于影视作品特意进行夸张铺陈,要营造诸葛亮视觉上的从容形象的效果。
第二种说法
由于诸葛亮不断殚精竭虑的处理蜀汉国事,导致身体健康因为过度劳累而亮起红灯,进而无法再骑马。在此状况下,应战期间只能改搭乘四轮车。
第三种说法
由于诸葛亮乘坐的四轮车,是不经装饰(包括没有刷油漆等等)的素车。因此乘坐素车带兵出征,充满了政治色彩,可借此证明自己才是大汉正统,是师出有名。
第四种说法
此说比较玄奇,亦无依据。民间传说诸葛亮与孙膑均是姜子牙转世,而孙膑在世时,曾经遭受庞涓迫害、遭到膑刑,导致日后无法行走。因此,日后在为齐国征战时,登场时往往是乘坐在四轮车上。当换到诸葛亮这一世后,延续了孙膑那一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