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李登辉“两国论”奠基两岸互不隶属(图)


国史馆连续2天举办“虎口的难题—李登辉的抉择”学术讨论会。(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4年7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佳琪综合报导)台湾国史馆27日举办“虎口的难题—李登辉的抉择”学术讨论会,学者张国城今天说,前总统李登辉的国防改革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当时建构的国防力量,至今仍是台湾国防的主力,这是李登辉留给台湾的最大遗产之一。

中央社报导,国史馆连续2天举办“虎口的难题—李登辉的抉择”学术讨论会。国史馆长陈仪深致词指出,“虎口”主要指国民党和党国体制,但他认为前总统李登辉所领导的中华民国台湾,面临中共的软硬威胁,也宛若身处虎口。

谈及李登辉的国防改革,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张国城表示,李登辉执政12年期间,在国防体制改革和对外军购方面非常积极,其任内台湾对外军购金额一度居世界前列,而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任用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推动“精实案”等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张国城说,李登辉的国防改革不仅真正落实了解严、在这段时期安然度过了第3次台湾海峡危机,更对之后的政党轮替提供了一定的安定基础,而当时建构的国防力量,至今仍是台湾国防主力,这是李登辉留给台湾的最大遗产之一。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黄伟修说,中共在第3次台湾海峡危机之后无视台湾当局,透过“以商围政”、“以经促政”的方式在三通等问题上对台湾施压。当时,李登辉决定推动弹性的戒急用忍政策,不仅有危机处理的意涵,也是蒋经国政权推动对大陆的交流以来,台湾当局第一次对投资大陆的问题进行管理的措施。

政大台湾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今天发表“李登辉主政时期对中国大陆政策:以曾永贤为中心的探讨”论文。文中指出,李登辉时代,来往台海两岸的“密使”广为人知,曾任国策顾问的曾永贤建立两岸沟通管道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薛化元表示,李登辉一方面透过“国统纲领”及其后续政策的诠释,作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往k来的原则,另一方面,考虑到台海两岸之间的往来互动将会愈来愈频繁,因此建立与中共高层的沟通管道,是李登辉总统任内的重要课题。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新煌则在演讲时指出,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化扮演关键性角色,促成“中华民国台湾化”与总统直选的政治体制大转型。

萧新煌说,两岸关键时刻是1999年李登辉藉“德国之声”访问,向全世界宣告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即之后简称的“两国论”。尽管李登辉事后对“两国论”说法不甚满足,却成为日后上任的几位总统的两岸“互不隶属”立论基础。

李登辉基金会执行长、淡江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郑睦群发表论文著作时,谈到台联2001年首次国会参与时直接展现了李登辉的意志,最重要的就是贯彻“反对八吋晶圆赴中设厂”的立场,才有今天的“护国神山”台积电。

据联合报报导,李登辉基金会董事长李安妮今天也表示,自1996年之后,李登辉都是台湾人民的总统,不管喜不喜欢李登辉,都要以台湾为主体来看这个领导人,为台湾在当时的环境下,带领台湾走出哪些困境。

李安妮说,昨天看到一些司法判决,有人说要放鞭炮,有人觉得不胜唏嘘,她最大的感受是,不论在哪个位置、从事什么工作,都像在虎口上,“只是你所面临的挑战与潜在的危机,必须要有敏感的察觉到”。

李安妮表示,不论是怎样的虎口,当担任政治工作者,心态上一定要以公为本,这也是回顾李登辉在高校时代接受日本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所给他最深刻、牢记在心的圭臬。不论难题是来自制度性或人为的,最后的思考要回到事情的本质,以人民、以公为本,解决问题。

国史馆馆长陈仪深表示,解除戒严之后的台湾,同时也是面临中国崛起的台湾,所幸有像李登辉这样勇敢睿智的领导人带领台湾渡过种种危机挑战。李登辉很多重要史料的整理公开,有助于外界了解台湾处境艰难,领导人做出正确抉择之不易。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