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前景担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6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经济增长举步维艰,中南海对中国国内外专家提出的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的建议置之不理。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3月末就超过了300万亿元人民币,引发外界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前景担忧。
不听专家建议 经济谁定调?
自中国官方2022年年底结束疫情清零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举步维艰。6月7日,美国之音摘录各媒体报道,中国经济现状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当局对中国国内外专家提出的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的建议置之不理造成的。
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景气指数回落到收缩的状态。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31日发布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4月份的50.4下降至49.5。这项指数高于50说明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显示它处于收缩状态。
美联社就此发出报道,标题是《中国5月份工厂指标下降,表明经济增长失去势头》。报道说:“一项官方调查显示,中国5月份工厂活动放缓幅度超过预期,表明已经饱受房地产行业长期危机重负的经济将面临进一步压力。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产量下降。新订单和出口订单走弱表明需求疲软。分析师先前预测,中国制造业PMI略高于50,或仍处于扩张区间,因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快于预期,达到5.3%。”
路透社的报道则说,“中国5月份制造业活动意外下滑,这一局面令出台新的经济增长刺激措施的呼声持续高涨,因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继续影响着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
在报道代表中国经济增长状况的中国制造业活动收缩的时候,路透社和美联社这两大通讯社以及其它国际媒体普遍使用了“意外”这个词,因为早些时候,分析家们普遍预测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中国制造业会继续呈现增长。
并且,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超常发展,房价不断攀升,而储蓄利息超低,许多家庭将个人财富投入房地产以图获得更好的财富收益;随着中共政府采取所谓的房地产市场整顿措施,加上持续三年的以动辄封城为特色的所谓疫情清零政策使企业和就业蒙受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房价下跌、房子难以变现,失业者供不起房贷,消费者不敢消费,无钱消费,中国经济增长因此蒙受难以摆脱的拖累。
在这种大形势下,中国国内外众多的经济专家建议,中共政府采取政策措施,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谓的对消费者友好的改革(consumer-friendly reforms),从多方面给中国的消费者提供实际的、直接的援助,使他们能够或敢于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促成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这些专家认为,通过促进中国国内消费促成经济增长有多方面的好处,包括消费增长惠及大众,而中国先前和正在推行的通过基建和出口获取经济增长的路径只是惠及少数企业、少数人;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植于中国国内消费也可以避免通过出口增长谋求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从而减少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但是,截至目前,中共当局拒绝采纳这样的专家建议。
与此同时,当局也采取了它的一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降低购房房贷首付要求;鼓励人们以旧换新,更换住房和家电。但这些措施被普遍认为是不切实际,且成效乏善可陈。
许多观察家认为,在“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当今中国,中共政府之所以不愿意采纳众多专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建议,拒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处于经济困境的中国消费者提供援助从而提升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来自政治方面的强大阻力:习近平早些时候发表文章,声言“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当年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高福利养了一批‘懒人’和不劳而获者,结果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引发担忧
在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3月底超过3百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的消息首次披露后,就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极大关注。根据官方的定义,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了居民和企业、机关的现金,活期和定期等形式存款的总额。
据自由亚洲电台6月6日报道,曾任中国某商业银行支行行长的张杰分析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不正常的,“因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自己有超发货币的问题,也不认为自己以前货币发行的速度不正常,因为他们说中国没有通货膨胀,或至少说是通货膨胀不严重,现在却说是回归正常,这其实就是在说他们自己心里明白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正常。”
独立时评人士蔡慎坤强调,货币增发后很多资金实际上没有回到实体经济当中,存在很严重的资金空转的问题,现象之一就是银行存款额很高,“你去看居民的存款,还有企业的存款,都是很高的,企业的存款又主要是集中在国企、央企,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这部分人的手上。”
蔡慎坤指出,增发的货币很大一部分没有被用于生产,而是大量沉积在政府的债务,“就是企业发债、地方发债的方式,回到政府的资金库,很多情况下,政府就把这些资金用于还账,还银行的利息,还以前到期的债务。”他补充说,还有目前陷于困境的房地产,也沉积了大量资金;所以,实际上现在搞实业,还是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高速增长的M2供应量也引发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近几个月,不少地方出现了水电燃气涨价,似乎正在传达通胀的信号。而最近又爆出“穷人三件套”榨菜、泡面、饮料价格飙升。
实际上,早在2010年,官媒《中国经济周刊》就报道,前中国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直言,30年来中国就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后多年中,吴晓灵在不同场合也一直对货币超发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问题发出警告。
而M2增发扩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断受到质疑。中国经济学者任泽平去年5月在《财新》杂志上发文认为,M2自2022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渐落后于M2增速。文章列举了几项:M2在2022年较上一年增长11.8%,名义GDP增长5.3%,实际GDP增长只有3.0%;2023年M2同比增长12.7%,但名义GDP上涨5.0%,实际GDP上涨只有4.5%。两年的数据都表明:M2增速远超GDP增速;文章强调,M2增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