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4年5月24日讯】今年经常写电商,后台总收到这样的留言:“说得好热闹。我只用多多,性价比高。说白了就是便宜实惠……”
这么说吧,除了去年的1024和今年的内蒙骑马,拼多多的极致反差评论是我这里看到最多的。为什么用户和卖家的感受差异这么大,说起来是个很长的故事。
电商行业的商业逻辑就是聚拢一批卖家,然后想方设法吸引买家,促使二者发生交易,最后保障线下履约,就这样周而复始即可。
中国电商巨头们成功之后,喜欢用各种黑话描述自己的业务,其实说白了就是不断刺激买卖双方发生交易。
关于这个问题,王兴几年前谈过一次。他说高频(应用)比起低频是有天大的优势,因为你获得的与用户接触机会更多。王兴说的这个高频胜低频其实适用于大部分线上信息匹配,线下履约的行业。
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过去20年阿里和京东完成了支付工具和物流的基础建设,推出了无数的购物节,在培养用户、打牢基础方面做得可以说是很棒的。
后来,阿里此前通过不断地收并购,希望在线上线下丰富自己的业态,电影、超市甚至传媒等等都有涉及。而京东除了一直在自己的供应链上下功夫外,在和主业有相关性的领域,也会跟随阿里的脚步搞一搞。
电商最本质的盈利方式是靠交易抽佣或者收商家的广告费,所以大家看过去热热闹闹的各种购物节和线上线下商战,电商平台们越做越重,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频率。说到底都是想刺激用户多花钱。
时间长了,反倒没人关注用户体验了。反正格局已定,真金白银还是卖家们贡献的,用户体验什么的,差不多得了。
然后,拼多多出现了。
什么五环外,什么砍一刀,一开始大家都是看不起的,电商还需要改革吗?用户怎么会喜欢这种东西。
那样子像极了宋神宗和文彦博那次关于要不要变法的历史会议。文彦博劝宋神宗不要变法,说祖宗的法制很全,你改了就失人心。宋神宗说我变法老百姓高兴不就行了?文彦博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本来嘛,几千年来都是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大家都认为电商需要极重的运营,要造势,造节,要调动大家情绪,大家一起搞搞直播,做做购物节不好吗?
但慢慢的,大家发现拼多多有点不一样。
你要干什么?什么百亿补贴,真贴啊?仅退款又是什么,真退不得罪卖家吗?还有,你怎么不搞购物节?一开始的轻视后,大家开始研究拼多多,这家平台明明卖着全网价格最低的商品,为什么能有最快的增速和最强的变现能力?
拼多多的财报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一家GMV超过4万亿的公司,竟然只有1万多员工,是阿里的差不多二十分之一,京东的四十分之一,在不发年终奖和期权的时候,一个季度的行政费用只有3个亿。我记得有新能源车企的员工,一年光是零食就能吃掉五千万。
咱也研究拼多多,这是一家非常年轻努力的公司,但它真正的底层优势,从来没有被人重视过。那就是他:永远选择和用户站在一起。
白牌平替、直达工厂,都是为了让用户省钱;而仅退款这种业内独苗更是做到了让用户有安全感。这是它在整体逻辑上和阿里、京东的绝对差异。你看,其它平台在仅退款这个措施上,到现在还是部分商品试验。
用户们要的很多吗?其实不,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
用户就是这样一点点聚在一起的。没有用户你讲什么流量,什么变现,什么战略?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拼多多商家都不离开拼多多——因为这里有高频交易用户。
要相信你的用户是敏感且聪明的,他们可能不富裕,但他们绝对知道谁最公平,谁对自己最好。这中间没有任何模糊地带,在被称为消费者、用户、流量之前,他们首先是个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