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源于心(图)


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人们写诗词,都是出自于自己的境界。修炼人也有一个境界的问题。近代诗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七则》中写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其实无论是写什么、做什么甚至修炼都是有一个境界的。修炼人称之为层次。再说远一点,是与自己的来处有关。

而诗人所说的境界,主要是涉及到写作的问题。诗人认为景物本身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写景写物的同时,其真实目的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就是好的文章。当然,一篇好文章必定出自于自己的好心情、好状态。

其实,我们看古人的诗词,会发现很早以前的人相当洒脱、不执着于名利、唐朝诗人的那种豁达、宋朝人的细腻、清朝人的复杂等等。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境界的大小。

心窄了,境界也就小了。

诗人能看透境界的本质,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不过,唯有真正修炼,才能够把境界二字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写作是、修炼也是、甚至工作中,也是最好的,会成为各个行业真正的开拓者。

(此文取自:纤纤〈境界源于心 高处更美好〉一文。本文经过删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