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以28字描写伤心 引发无限遐想(图)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唐朝诗人刘禹锡这首《竹枝词九首‧其八》,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不知,但内容却是可以让人引起共鸣。全诗共二十八个字:“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郡洛阳县人。他的这组诗《竹枝词九首》,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当时担任夔州刺史,而他是非常喜爱这类民歌的。刘禹锡学习了屈原创作《九歌》的精神,采用当地民歌的曲谱,最后创作了新的《竹枝词九首》。这组诗描写了当地的山水风俗与男女爱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至于写作手法上,多采用白描,比较少运用典故。整体而言,这些诗的语言十分清新活泼、生动流畅。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这里是说烟雨下的巫峡就像是诗人的眼泪,而此时的猿声来自那最高处的树枝上。这里写的内容就是对环境意境的一种衬托和表现。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此句是说诗人的心中之苦如断肠,而这种苦并不是因为猿声带来的。言外之意是讲诗人有伤心事。外在的苦只是表面,内心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诗人其实在写一种意境,并没有写明原因,可以给后人无限的遐想。

笔者认为,今天的世人被人世间的那种所谓的美好所诱惑,忘记了自己回家的愿望。虽然世人一直认为猿声是最悲的,但这只是表面的一种认识,真正的悲其实是在心里,是无法救度自己的天体和众生,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救度的那种悲苦。

(文章取自:林雨〈由来不是此声悲 家在天宫却难回〉一文。文章经过删改)

 

 

 

本文留言

作者林雨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