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排挤的苏辙 最挂念这件事(图)


苏辙虽然因为政见而遭受排挤,但他在隐居之后依然关心着百姓疾苦。(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宋代诗人苏辙因政见不同,而受到排挤。隐居十几年不问世事。然而他的心中的那份初心仍在。这首《遗老斋》仅仅二十个字:“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此时的诗人已经对当时的社会没有了一点的奢望。因为政见不同受到排挤的他,只得隐居山林。一个“久”道出了时间的久远,和自己心中那团烈火的熄灭。诗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多年的隐居生活,已经很久没有人敲门了。不知道今天为何会一改往常。

诗人即使隐居多年,也一定会碰上仆人或亲人来访,为什么会“久无叩门声”呢?或许诗人平时的门都是虚掩的,熟人都是直接进入,无需敲门。但官场的人来访,就不一样了。出于礼貌,必定得先敲门的。诗人从侧面点出了后面的来人是官场朋友。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似乎有点像是隐语。一场大雨怎么会需要汇报呢?这里应该是指朝堂上那些把持政权的人出现变故,或是朝廷出现极大改变。这正是诗人一直等待和关心的。看来,苏辙的心仍关心着朝堂之事,也就是百姓的疾苦。他无论身处在朝堂,还是在僻静处隐居,心中总是惦记着自己的责任。

本文留言

作者林雨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