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小孩创作的诗 竟预言了未来(图)


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许多诗人在小时候就展露不凡才华,像传说身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公元约626~684后),在七岁就曾作一首广为传颂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细思来,骆宾王幼时随口所创作的这首诗,其实揭示了他的真实性格,并预示了他的未来。

据悉,在创作〈咏鹅〉的那一天,骆宾王正跟好友在水边嬉戏,当时只见成群的鹅在清澈的水面悠悠哉哉的浮着水。忽然,一名客人指着鹅群要骆宾王即刻作一首诗。骆宾王思索了一阵,这就完成了灵气十足的〈咏鹅〉,令闻者惊艳不已。

诗中,“白毛”对“绿水”,“红掌”对“清波”,两两映衬之间,形成一幅色彩鲜亮的图画,而“鹅”字更同时代表了鹅的名字与叫声。一开篇就接连出现三个“鹅”字,如若诵读,简直如鹅儿正在一声接着一声鸣叫,且一声比一声急促。至于“浮绿水”与末句的“拨清波”,令人不由联想到鹅的动作让水面泛起了涟漪,又似不断发出拍打水面的热闹声响,充满了灵动意涵。

〈咏鹅〉让骆宾王被赞为神童,而他在成年后,不负幼时盛名,继续以卓越文采担任着王府的幕僚,后来则升任为侍御史。可惜,本该顺遂无阻的仕途却遭遇诬陷而踏入了牢狱。虽然后来获得赦免而被贬为临海县丞,但骆宾王却选择弃官离去,四处云游。或许,是他看透了人世无常吧!

可就在众人就要忘却尘世曾经有这一号人物之际,骆宾王却因为帮徐敬业起草了慷慨激昂的《讨武曌檄》而重回民众视线内。虽然是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却因高文才而让武则天动容,甚至惹得妖后惊呼:“是谁写的?”进而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后来徐敬业兵败,骆宾王又再次不知所踪。

关于骆宾王后来的生活,民间除了流传死亡之说,亦称其躲过灾祸,并在看透俗世之后,直奔佛门去了。

根据《太平广记‧异僧五‧骆宾王》所载,著名诗人宋之问在被贬谪途中,旅宿灵隐寺。当晚见到皓月当空,不由漫步吟诗,但在随口吟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两句后,就再也没有灵感了。

正当宋之问搔首挠腮,搜索枯肠时,忽见一位燃起长命灯,坐在大禅床的老和尚。这位老和尚得知宋之问何故深夜不眠的原因后,竟建议道:“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闻言,非常震惊。因为这两句实在是非常强劲、壮阔。口出惊人语的老僧,又续起诗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这位僧人所赠之句,实际上是一篇警策。

第二天,宋之问前去拜访昨夜的那位僧人,却已不见其踪迹。知道实情的僧人告诉宋之问说:“那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宋之问继续追问,僧人答说:“当年徐敬业战败后,跟骆宾王一起潜逃了,没有人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错失头衔,也不知道会被降下什么罪名。当时死了几万人,就是为了找寻跟这两人容貌相似的人,并砍下头颅来装在盒子内呈献给朝廷的。虽然后来得知他俩都没有死,却也不敢再抓捕给朝廷。这也是为什么徐敬业能成为衡山僧人,活了九十多岁才过世的原因。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游遍名山。后来来到灵隐寺后,过了一年就逝世了。他们当年虽然失败,却因为是打着兴复唐朝之名义,导致在被人们俘获后,又能获得释放。”

试想,骆宾王在七岁就以“曲项向天歌”几句,生动描绘鹅的神态,将鹅寻常无奇的啼叫,赋予一个高士问天的美好形象,而他后来也如当初描绘鹅的高洁那般,选择维护大唐而写下《讨武曌檄》。在发出撼动群众之吼声后,这才决定远离人间,不染尘埃。

本文留言

作者初新整理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