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上海和平饭店,《繁花》的取景地(图片来源:STR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3月18日讯】因为王家卫,看了长篇电视剧《繁花》,可惜没有看过金宇澄的小说原著。
整部电视剧热闹有趣,人物形象鲜明,情节高潮迭起,镜头讲究有韵味,这是一个通俗的故事,被王家卫用艺术手法认真包装了,称得上雅俗共赏。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滩的人情世故。刚刚从政治高压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像饥民一样满社会流窜,到处寻找发财机会。他们胆子大,想法多,周围钻营,用尽一切人际关系,踩入政治边界,追逐到手的机会。
男主角阿宝是改革弄潮儿,最先觉醒的一批,有幸找到一个爷叔作生意和人生指导,得风气之先。先从做服装买卖开始,到做外贸、买卖股票,再到玩金钱游戏等等,一度捞得风生水起,最后与金融大鳄交手,险险保住底盘,黯然退出。
围绕阿宝身边四个女人,一个初恋情人稍稍带过,一个酒楼老板李李,饱经风霜深藏不露,一个外贸公司办事员汪小姐,工作拚命为人有担当,还有一个小饭馆老板林子,冷眼观世经营小天地。阿宝在黄河路上出入,与三个女人结下不解之缘,彼此情意深蕴,而似有似无的情爱关系终于都没有开花结果。
当年浑沌初开,什么都在变,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出彩,人只要胆子大,鼻子灵,社会每个角落都有机会。大玩家玩得风生水起,小市民也能混一口饭吃,国营企业在探头变革,民间与官方互相借力,那时的社会,真是充满活力,充满想像,也充满对未来的信心。
据闻《繁花》曾得中宣部青睐,被安排在中央电视台作全国性播出。中宣部出于什么用心,容忍《繁花》登堂入室,这倒令人费解。整部戏不只是对市场初开的国情民情作淋漓尽致的铺排,其中更暗含不少情节密码,偷运批判当今现实的真货色。中宣部官员目迷五色倒自己米,本来应该追究政治责任,但现在习近平等高层周身蚁,已经顾不上这点小事了。
看这部戏的观众,会被改革初期那种全民兴奋追求幸福未来的冲动深深感染。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有梦想,都可以到初开的市场中去冒险,人人都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发财机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你想做什么、怎么做,都没有人会阻止你。
亿万人中爆发出来的创业激情,今日还有多少残余呢?看看周遭的人就明白。政府打击私企无所不用其极,外资已经却步,老板在卷钱跑路,小商贩被城管压榨到跪地求饶,大学毕业生纷纷失业,年轻人时兴躺平,四不主义盛行于世。
人心死了,市场也死了,希望死了,理想也死了。与改革初年相比,当年的生龙活虎,变成今日的死蛇烂蟮,那么《繁花》究竟是在歌颂改革,还是在反讽今日不堪的世道?
当年的国家机构,比如外贸公司,干部还一心一意在开发市场,为私企老板提供服务,干部奉公守法,甚至还未流行“走后门”的陋习,汪小姐在外面买一对耳环,还引起收受贿赂的大风波。如此清廉的衙门,官民共融的商业环境,今日何处寻?是市场败坏了政府,还是政府败坏了市场?
当年还在传统人情社会的最后阶段,阿宝与身边的男人女人还保持着很多互相体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温情。阿宝与汪小姐在争夺生意的要害关头,还不忘互相担待,为对方留一线机会。这种民间社会弥足珍贵的真性情,在今日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冷酷社会,已经渺不可寻。
社会本质的败坏,不是市场经济的本质造就的,是官场的腐败传染到社会上来,人吃人的丛林规则,腐蚀了基本人性。有心的观众不免会问,即使经济好起来了,收入增加了,机会还有,但以今日的党性与民心,还有一个理想的未来在等待中国人吗?
当年的社会还有法,虽然草创,但有就是有;社会还有规矩,规矩有新有旧,但有就是有;人与人之间还有人情,虽然人情在利害面前备受考验,但有还是有。今日法律和规矩多如牛毛,但都被专制政府用来对付人民,人情一早被贪婪的社会腐蚀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耻、冷酷和麻木。《繁花》的怀旧,只是映衬出现实的不堪,中宣部居然连这一点都没看出来,他们是嫌中国人对现实还不够反感吗?
以王家卫的艺术包装,将一个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滩人生百态,作一番浮世绘式的呈现,电视剧拍得热闹好玩,细节经营中时见王家卫的匠心。但这个剧为当今中国留下什么启示呢?只有一句话:中国折腾四十年,一朝回到改革前,不但回到当初,甚至社会更凶险,人心更恶浊,未来更渺茫了。
(文章授权转载自香港中文大学facebook颜纯钩作者专页)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