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 要做哪一件最重要的事?(图)


除夕,是年末的最后一天,又叫除夜、除岁、年三十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除夕,是年末的最后一天,与大年初一有着密切关连,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又称为:除夜、除岁、年三十夜,其中的“除”字是指驱除不祥,除夕的节俗大多在黑夜期间举行。那么,古人最重视的除夕活动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祭祖祭神。

宋代《武林旧事》有相关记载:“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

自明、清以来的除夕祭祀仪式,民众大多选在院子内搭设彩棚,设置供桌(供奉天地诸神,其中包括佛教与道教的神灵,主要包括:佛爷、菩萨、玉皇上帝、财神、灶神、城隍、土地、龙王等等。这一供桌又称为“天地桌”),并在正厅中的祖宗牌位前放上祭品来祭拜祖先。有些人家则是在厅堂上挂起了“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此举即是将天地诸神与祖先通通包括进去。

当除夕夜到来,人们会依照古代传统的祭祀祈年仪式,先将煮好的鸡、鱼、肉三牲、酒、年饭、年糕、饺子等分别供奉在天地祖先桌前,接着开始进行祭祖接神的仪式。在追念先祖,感谢天地诸神之后,接下来会再祈求能增加福寿、五谷丰收、平安发大财等等。祭拜完后,再接续进行烧纸,燃放鞭炮等仪式,如此一来才算完成了除夕祭祀。

要注意的是,大户人家的供品种类繁多,针对祭拜神灵与祭拜祖先的祭品与物件都不相同,像祭拜所使用的香就存在差异:香斗祭天,线香祭祖。

除夕夜除了祭祀仪式,民众还会迎接灶神下凡,届时会在灶边贴上新灶神像。有些民众还会在此期间于床边进行祭拜床公与床婆(又称床头婆),或是在门旁边祭拜门神等等仪式。

总而言之,民众藉着除夕的祭祀仪式来对众神与祖先表示感恩,这一仪式可谓融合了民众对天地的敬畏与对祖先的缅怀,同时跟新年的祭祖祭神活动产生密切关联。为了谢谢神明与祖先这一整年来的照顾与庇佑,人们往往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并秉持着越虔诚祭拜,就能获得越多福气的心态来进行仪式。


过年可吃如元宝的饺子。(图片来源:Pexels) 

最后,跟各位分享除夕讨吉利的七种方式。

一、吃具有长寿之意的长年菜。(例如台湾中北部是吃芥菜,南部则是吃菠菜)。

二、吃具有年年有余之意的鱼类。

三、吃具有长长久久之意的韭菜。

四、吃菜头、丸子类。菜头代表能让你有好采头,丸类则象征着团圆。

五、吃年糕或发糕,这意味着能够步步高升。

六、吃形状如金元宝般的饺子。

七、守岁。除夕围炉后,能藉着围炉守岁来祈求长命百岁。至于通宵不眠直到天明,在闽南话/台湾画中,又被称为“不困”,因具有谐音“困”,故具有不穷困之意,人们希望藉着守岁(不困)能欢度一个不穷困的新年。

本文留言

作者清浅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