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结果显示:台湾实质抗拒与中国统一(图)
1月13日赖清德、萧美琴顺利当选台湾第16任正、副总统(图片来源: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2月4日讯】纵使中国在台湾大选过程多方加强介选力道,然而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大选结果显示台湾本土意识已经强化,实质抗拒与中国统一。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1月13日赖清德、萧美琴顺利当选台湾第16任正、副总统,是台湾选民连续第三度冷落北京,意指2016、2020及2024大选结果违背北京介选目标,建议北京必须面对永远无法说服台湾人民接受中共统治的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指出,民进党胜选显示,尽管北京在台湾首选的“合作伙伴”国民党与过去相较缩小落败差距,但结果已经证明,台湾人民拒绝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遑论成为政治联盟。
台湾人民拒绝与中国紧密关系
该文提及,大选结果显示台湾身份认同已经强化,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难题,习近平为加强掌控台湾,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文攻武吓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成效不彰,选后更应直视北京永远无法说服台湾人民接受与中国统一之可能。
然而欠缺安全感的习近平在台湾议题上只会更加强硬,吊诡的是,这种路线将加深台湾人对北京的怨恨与仇视,难以挽回,并使台湾加速进行避免遭受中国威胁影响的方案,例如与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加强经贸和安全关系、促进台湾议题国际化等等。
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则于1月15日发表社论指出,观诸台湾大选结果,民主国家绝对不应忽视台湾民众反抗北京威胁的勇气,美国及盟友也应清楚表明捍卫国际秩序的决心。
《泰晤士报》提到,习近平专制政权坚称世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不过大选显示台湾民众看法与习迥异,尽管北京强烈批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代表“台独”,赖清德依然胜选。
《泰晤士报》指出,民进党连续三次赢得总统大选,显然台湾人不相信习近平的“一国两制”。台湾民众看到,曾经“一国两制”的香港已经赤化,公民社会与自由法治遭受中共恶意镇压。《泰晤士报》社论也强调,西方民主国家需警惕中国对台湾的威胁,不仅是为了民主原则,也是为保护各国本身经济利益,美国及盟友对台湾的关系应该更加明确,在国际秩序面临重大威胁的今天,倘若美国及盟友未能明确传达捍卫秩序的决心,恐将付出代价。
台湾抗拒与中国统一的现实,对前总统马英九与其追随者而言或许相当冷酷。《彭博社》1月24日报导,台湾大选前国民党将希望寄讬在说服选民,现在的国民党致力于台湾利益而非中国利益,然而此论述却在投票前几天被马英九给削弱了。
马英九接受《德国之声》专访直言,台湾无论如何自卫都永远无法抵御中国开战,也“永远无法获胜”,而且台湾“就两岸关系而言必须相信习近平”,此说引爆舆论批评。《彭博社》认为马英九所言重挫前述国民党亟欲传达的讯息,即使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迅即郑重表示他与马英九的对中主张不同,马英九也未受邀参加选前之夜关键造势活动,国民党总统选情仍遭重挫,马英九难逃“票房毒药”质疑,台湾选民显然对近年汲汲于抢占倾中统派共主地位的马英九不以为然。
台湾意识成形,仍应警惕渗透
日本部分知台派学者则认为,台湾抗拒中国的本土认同力量已经足够壮大,即使分裂投票,民进党仍能赢得总统大选。
日本台湾学会与早稻田大学台湾研究所于1月26日举办台湾总统选举研究会,会中东京大学教授松田康博以“台湾总统选举与美中台关系”为题演说指出,中国崛起在2018年达到巅峰,香港“一国两制”于2019至2020年遭到中共破坏,导致台湾民意地壳变动,对中国期待感萎缩。
松田康博认为,台湾本土派势力够大,即使分裂,民进党还是当选总统了。而民众党成了年轻人发泄不满的出口,还有成长空间,国民党则长期衰退倾向明显。
与会学者东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小笠原欣幸则指出,虽然两岸关系在蓝绿两党铁票区受到关注,但对中间选民或主张维持现状者影响不大,因为“台湾意识已经成形”。
小笠原欣幸并且警告,中国短影音平台抖音(TikTok)散布大量对柯文哲友好,却不利赖清德以及侯友宜的讯息,成了民众党选战利器,虽然在这次选举并未因此明确改变台湾意识,“但是四年后就很难说了”。
综观国际主流舆论,本届台湾大选显示,台湾本土认同无庸置疑,中国统一论调甚至已是票房毒药,然而中共对台湾赤化渗透与介选仍将持续加强手法与力道,台湾社会不能松懈防范。
(文章授权转载自民报 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