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经济差政府收入悬了(图)

 2024-02-01 23: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地方政府下调今年财政收入增速预期。
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地方政府下调今年财政收入增速预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2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2月1日,中国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在中国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下调今年财政收入增速预期。

中国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2月1日,中国财政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了2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4%。国债方面,2019年以来,财政部建立了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从2019年到2023年,财政部分别向各地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是1.39万亿元、2.85万亿元、2.36万亿元、1.79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合计超过11万亿元。2023年12月,财政部已经向各地提前下达了部分2024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

地方政府下调今年财政收入增速预期

虽然中国财政部表示财政收入会增长,但地方政府却不这样认为。财政收入是观察经济的重要指标,其中31省份对今年财政收入的预期数据备受关注。今年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各地方政府纷纷下调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截至1月30日,湖北、内蒙古、新疆政府工作报告等主要内容公开,至此31省份均召开了地方“两会”。经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发现,除了青海外,目前30个省份给出了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预计值,相比去年实际收入增速,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28个省份下调了今年收入增速预期,仅山西、江西两地调增收入增速。西藏、吉林今年收入预计增速调降幅度较大。

各地方政府透露出的信息:在复杂内外部形势下,经济增长承压,因此制约财政收入增长。

例如,作为中国经济和财政第一强的广东省在预算报告中分析今年财政收入形势时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加上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都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财政增收压力依然较大。

湖南省今年预算报告在分析收入制约因素时也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社会预期偏弱,大宗消费和扩大再生产投资趋于谨慎;产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房地产等主要税源行业仍在筑底,传统税源难有增量,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培育,对财政增收贡献还比较有限。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撰文《中共摧毁经济与民生 疫情中人们需要自救》指出,中共百年来发动的各类运动,伤害的都是经济与民生。特别是疫情以来,更是如此。

文章解析中国财政部的四本账,按收入规模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包括医保及养老金在内组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用于国有企业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等。 

而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部分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还有一部分就是卖地收入(国有土地出让金)。

文章指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到省一级,由于疫情缘故,经济增速减缓,省级收入在减少,向地级市转移支付的能力也在减弱。过去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

中国经济面临各种风险

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业不断出现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货紧缩压力、外资大举撤离、青年失业率高居不下、经济增长乏力之际,中国大陆股市跌跌不休,成千上万网民哀叹血本无归。北京当局试图重振经济,任务艰巨。

同时,受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工厂通货紧缩加剧。中国国家统计局上个月表示,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并称“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困境概括是:除了外来投资出现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商业信心减弱,外国公司撤出。经过数十年的快速扩张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陷入停滞。它受到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包括房地产危机、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2023年下滑的态势已经延续到2024年。

对经济的负面看法正从中国大陆网络上消失

然而最近几周,出自中国经济学家和记者之手的多篇颇受关注的评论文章已从网上消失,这引发了一种担忧:北京当局在试图对步履艰难的中国经济进行正面诠释之际,正加大审查力度。

例如,财新传媒(Caixin Media)之前发表的一篇社论。这篇社论呼吁官员直面经济挑战,并回顾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时的情状。社论称,当时官方坚称形势大好,实则民生凋敝。

这篇评论文章在发布出去的几小时内就从财新网站上消失了。

还有,中泰证券的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中国新闻媒体第一财经上发表了专栏评论,他警告说,除非中国领导层采取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否则家庭消费不足的问题将持续存在。李迅雷还特别引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该报告显示中国月收入人民币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约占总人口的70%。

上述数据很快就在微博上广为流传,随后从微博热搜榜中消失。没过多久,李迅雷的专栏文章也从一财的网站上消失了。在李迅雷的微信公众号上也无法看到该文章,一则讯息称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经济学家已指出,消费者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低迷是经济疲软的最大根源之一,信心不足抑制了消费欲望,令企业家不愿进行新的投资。

据《华尔街日报》1月31日报道,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中国中心助理研究员George Magnus说,不鼓励自由讨论经济问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的焦虑。他警告说,对信息和评论的钳制只会增加不透明度,让政策失误的风险升高。

“实际上这是让大家都当啦啦队,”曾任瑞银集团(UBS)首席经济学家的Magnus说,“如果扼杀有关重要经济动态的辩论,就会导致糟糕的决策。”

当经济前景黯淡时,中共政府往往会控制有关经济的舆论。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保守派非营利组织Freedom House称,2023年,中国在70个国家中连续第九年被评为网络自由度最差国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