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的人,走对的路(图片来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1月18日讯】台湾选举史上最关键也最扣人心弦的2024总统暨立委选举终于落幕。
从选举开票结果以及一路观察选战过程中三党如何争取选民支持,笔者认为从“正向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能够提供政治人物未来四年如何跟选民沟通(尤其是年轻选民)一些崭新的观点。
“正向心理学”由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汀、赛利格曼在1998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会长时正式提出,包含五个最重要的因素(所谓的PERMA),也就是正向情绪(positive emotions)、投入感(engagement)、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以及成就感(achievement)。从时序上最靠近选举的选前之夜谈起,民众党在凯道的造势活动,传达的情绪就是正向情绪中的“公义”和“勇气”。在“投入感”的面向,援用台湾从阿扁时代开始就开始的“可爱政治文化”(扛着政治偶像可爱人偶气球行走全台)以及中国的白纸运动(呼吁年轻人以白纸写下改变心愿),在选举期间透过各种社群平台连结支持者的热情和联系,以创造出紧密的“人际关系”连结感而成为无法撼动的铁票支持群体,并进一步呼应该阵营强调追求的公平正义(“意义”)。入夜之后,参与群众全部打开手机闪光灯,一眼望去一片似无尽头的白色灯海,诉求“改变”(成就感)的意象震慑人心,透过线上直播以及网络即时传播出去,果然成功催出超乎预期的360万选票。
而在选前十一天民进党推出的“在路上”竞选广告,网络总点阅率破千万,是民进党此次选举中极少数的选战亮点。整支影片诉求的是正向情绪中的“爱”,透过蔡英文总统稳健开车行遍台湾,唤起过去八年支持她执政的民众温暖的记忆以及对台湾的爱,并诉求将此心理支持转移给接棒的赖清德和萧美琴。由于整支影片意象丰富又隐含各种彩蛋,引发网络上各种二次创作而掀起高度参与的“投入感”。影片并呼吁支持者一起“上车”,让台湾继续行驶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让支持者充分能感受“一起前行在民主路上”的“意义与成就感”。
可惜越靠近选举日,民进党竞选团队并未尝试以其他方式延续“在路上”的气势与风潮,网络声量也急遽下降。选前五天,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排名第十四名的王义川,与李正皓、卓冠廷自行发起的“抢救王义川大兵”,颠覆了台湾的竞选文化,也完全体现了“正向心理学”五个要素。他们三人透过环台大车扫进行“川流不息、民主前行”活动,结合线上直播以及实体的扫街活动,成功营造出“热情”与“干劲”的正面能量。尤其特别的是,王义川从不强调他台大土木所博士的高学历,但却以其憨直、幽默、风趣等人格特质塑造出独特的群众魅力。此活动车队首创结合GPS定位与各地支持者连结,并结合行动直播以及网络直播政论节目,引发支持群众高度“投入感”,纷纷以加入车队、沿街应援欢呼、送上食物补给品以及同步透过线上直播加入活动而形成支持社群的热络互动,并互相鼓舞以达成“民主前行”的“意义与成就感”。最终这个活动在网络上形成唯一可以与白营抗衡的力量,也成功催出比选前民调多达10%的政党票。
而蓝营此次竞选选择主攻执政党弊案,因此难以避免主要以负面论述进行下架民进党的诉求,也以仇恨情绪来动员民众对民进党执政八年的不满。选前推出的竞选影片“台湾的未来”,以“远离战争”为主轴,前面约四十秒以马祖北海战备坑道导览员的“船歌”开场,呈现台湾婆娑之洋的美丽景色,而剩下约两分二十秒则配以慷慨激昂的电影背景音乐(与2008年“准备好了”相同),蓝营执政县市长纷纷挺身而出高喊政党轮替,呼吁莫要让台湾陷入战争危机,最后再点出“集中选票,完成政党轮替以守护台湾”的诉求。相较于其他两党,这支影片较缺乏正向情绪的诉求,呼唤原本的支持者的“意义与成就感”有余,但对中间尤其是年轻选民而言,较难产生投入感以及连结感。
最后,这场精心动魄的选举结果在国会呈现的是三党不过半,未来立法院的激烈政治攻防势必成为民众生活的日常。未来四年台湾政治将进入沟通协商的新页,但是各党政治人物将会如何跟民众进行沟通?尤其是深感被剥夺的年轻世代?本文以“正向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粗浅分析此次选战中几个与选民沟通的案例,并相信“正向心理学”更多的实用学理能提供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中,政治人物如何尽量找寻正向力量,减低民心纷乱不安而加强公民韧性,以让台湾民主社会能继续前行。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