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身兼宰相 史上“出将入相”9大奇才(组图)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出将入相”的奇才。(图片来源: 公有领域 维基百科)
中国传统戏曲和文学艺术中,经常提到“出将入相”,是指这样的栋梁之才:在太平盛世当丞相,辅佐皇上治国安民,发展经济、动乱战事之时,又能上马率三军,安邦定乱的奇才,可谓文武全才、人臣之极。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当过将军并身兼宰相”的人呢?
以下是网上获赞最多的历代“出将入相”9大代表人物。
1、先秦:吴起(魏国河西长、楚国丞相)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初仕鲁国,率军大败齐国。又仕魏国,攻占秦国,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再仕楚国,南平百越,北兼陈蔡。横扫三晋,西伐强秦。吴起编写《吴子兵法》,被后世成为兵家亚圣。
在楚国发起“吴起变法”,明确法令,剪裁官员。打压贵族特权,提高士兵待遇。主张军事强国,排斥外交投机。统一荆楚风俗,整修楚国国都。这场变法运动,使楚国实力大增,也使吴起成为了战国时期一流的改革政治家。
史书记载,吴起在与田文的一段对话中,自诩武能统帅三军,震慑敌国、文能安抚百姓,充实国库。吴起的确是这样的全才。只可惜,吴起善于谋国,拙于谋身。最终被楚国贵族陷害而惨遭杀害。但这无碍他“出将入相第一人”的美誉。
2、汉朝:韩信(大将军、左丞相)
萧何夸赞韩信“国士无双”。(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韩信(公元前?—公元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等。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韩信将才上的成就,也未掩盖韩信相才的光辉。韩信曾被拜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国,之后又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非但如此,日后韩信做了齐王、淮阴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王侯将相”全任的风云人物。
刘邦曾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萧何曾夸赞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无奈这样的人才,最终陷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魔咒,被冠以谋反的罪名,死于妇人之手。史叹: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3、三国:诸葛亮(蜀汉丞相、最高军事统帅)
诸葛亮和三千勇士。(图片来源:Winnie Wang /看中国)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汉(季汉)丞相,亦是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权臣。早年就为刘备集团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然后一直作为刘备的副手镇守后方,足兵足粮。
当刘备白帝城讬孤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军政一把手,他对内恢复经济、安抚百姓、赏罚分明、约束官员,蜀国百姓安居乐业,即使被他贬黜的官员也内心毫无怨愤。对外诸葛亮多次北伐,压制曹魏,以一州之地打的拥有八州的曹魏“雍凉不解甲,中原不释鞍”,让拥有地利和兵力、粮草优势的司马懿宁可穿女人衣服也龟缩不出,司马懿一旦露头就是甲首三千、张颌阵亡。在地势险要的蜀地山路里,诸葛亮来去自如,司马懿只能目送。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评,陈寿夸赞他为识治之良才,可以与管仲、萧何媲美。世人心中“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的理想社会,在诸葛亮治理的蜀汉得到了完美实现。
诸葛亮最擅长用正兵,也被后世擅长用正兵的卫国公李靖所推崇,在李靖和李世民讨论兵法的时候,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治军之法。后来诸葛亮被列入武庙十哲又被供奉入文庙,就是对他文武双全的至高赞誉。
诸葛亮不但在军事与政治方面才能突出,还在书法、发明、文学方面同样取得杰出的成就,而且私德高尚,忠心为国,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引用著名史学家钱穆的话:“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4、十六国:王猛(前秦丞相、大将军)
王猛(325年—375年),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于前秦官至丞相,爵封清河武侯。对前秦富国强兵,统一北方有重要影响。
苻坚初次见到王猛时说,我得到你救好比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呀,也被后世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国前燕,在此过程中王猛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此皆王景略之功也。”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句民间谚语充分体现了王猛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王猛主持前秦国事,打击权贵,有才必任。兴办教育,恢复太学。兴修水利,奖励农桑。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史载,当时前秦境内安定清平,家给人足。
5、隋朝:高颎(大将军、宰相)
高颎(6世纪—607年),入仕北周时,平定稽胡叛乱。辅佐杨坚时,与韦孝宽一起大败尉迟迥。突厥屡为边患,高颎奉诏镇守边塞,之后又讨伐陈国,攻占甑山镇、涢口等地,陈派使者请和。在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高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显示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高颎的政治才能比他的军事才能更为耀眼,制定刑律,修整官制。隋朝的卓越人才,如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都是高颎推荐。执政的二十多年间,朝野皆服,四海升平。只要议论起高颎,都称赞他为“真宰相”!
高颎堪称文韬武略,文武合体。算的上是出将入相都十分了得的人。可惜杨坚晚年因为立嫡之事嗔怒于他,再加上之前得罪了杨广,最终被冤杀,诸子遭流放,百姓闻之,莫不叹息。
6、唐朝:李靖(大将军、尚书右仆射)
李靖(571年—649年),李世民手下第一军神!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对内灭萧梁,破辅公佑,平定江南,对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对外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维护边疆安定。唐肃宗把李靖列为“武庙十哲”,宋人编辑《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李靖年轻时虽然官职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被赞为“王佐之才”。唐朝的“尚书令”即为宰相,因李世民之前担任过尚书令,称帝后便不设此官职,故以“尚书仆射”作为宰相。贞观四年,李靖担任尚书右仆射,位极人臣。
王珪曾夸李靖:“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而且,最难得的是,李靖懂得保身之术,善始善终,享寿七十九,也是古代名将之中的一个难得一见的典范。
7、宋朝: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参知政事)
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中国合成)
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戍边西北,抵御西夏叛乱。范仲淹到任后,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事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出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之职,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年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一生,吟诵过风华雪月,指挥过金戈铁马,参与过政务改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广为传颂,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8、明朝:徐达(征虏大将军、右丞相)
徐达(1332年—1385年),明朝开国功臣。早年参加朱元璋军队,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敌方割据势力。日后又和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能与将士同甘共苦。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元朝灭亡后,徐达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徐达为人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而且大军所过之处,市井安然,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徐达可谓既有宰相之才,又有宰相之德也。
朱元璋曾为徐达写下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个副对联更奠定了徐达“出将入相”的地位。
后人评价曾国藩是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9、清朝:曾国藩(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兵力)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清朝后期第一重臣,书生练兵,创立湘军,将清朝的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镇压了太平天国,为清王朝保住了半壁江山。曾国藩的治军之法,直接影响了张之洞、袁世凯、黄兴、蔡锷等人。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
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清朝延续了明代内阁制,并建立了军机处。因此内阁学士有宰相之名,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两者共兼才算得“真宰相”。曾国藩即不是内阁学士,又不是军机处领班大臣。但他在军事与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同时代所有人。后代评价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