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大凶日”?当天要做这些事儿(组图)
重阳节传说是避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今天是重阳节(黄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在中华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因此“重阳”也叫“重九”。九月九日,两九重叠,谓之重阳。
大家知道,“九”在古代有着特殊的寓意,它不仅是最大的数字,象征着“天数”。俗话说“兴尽转败”,九在数字中已经是最大的了,很容易因此而转凶。而一个节日里蕴藏着两个“九”,简直是“大凶之节”!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出游,可不单纯是出去游山玩水的,其中还有躲避瘟气和灾祸的原因。
重阳节的传说
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在豫州汝南(今河南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桓景慕道,跟随方士费长房游学求道多年。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你的家乡将有大灾难,你赶快回去告诉家人做一袋囊,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领着家人登上高处,并饮菊花酒,就可以避祸。”桓景如实地照着师父的话去做,全家登山。等到晚上回到家中时,发现家中养的家禽、家畜果然都暴毙死了。
重阳佩茱萸登高避灾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
民间把黄历九月称为“菊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重阳节四大习俗
1、登高
阳节又叫“登高节”。据《西京杂记》重阳登高始于西汉。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喜爱重九登高,因此描写重阳登高远眺、欣赏山河美景的诗相当的多。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因“糕”与“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重阳节登高的时候吃糕,象征步步登高。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
茱萸,又名“樧”、“越椒”、“艾子”,属芸香科落叶亚乔木。古人佩带的有三种,分别是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其中前两种为中药药材,具有润肝燥脾,温中下气,除湿解郁,去疾杀虫等功能。
古人会在重阳这天插放茱萸来消灾避祸,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当然,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山茱萸(图片来源:CarTick/维基百科)
重阳节禁忌之三不做
禁忌一:说节日快乐
虽然重阳节也是节日,但它更多的是庄重,祭天祭祖,思念亲人,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要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九月初九,是两个九相聚的日子,九历来就是个奇数,独阴不长,孤阳不生,万物不遂,不通不顺,重阳节不但不是快乐的节日,而且有点大凶之兆。因此,重阳节不要说节日快乐,应以安康代替。
禁忌二:回娘家
民间认为,重阳节是不吉利的日子,因此结婚三年以内的人,尽量不要回娘家。在中国山东的部分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娘家过重阳,咒死婆婆娘”
重阳节,回娘家是民间大忌,大城市的人可以忽略。
禁忌三:扫墓时嬉笑怒骂
祭祀祖先,是个很庄重的仪式。祖先的安居之所,切忌互相打闹,跨过坟墓及供品。有些人还带着孩子,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是对先灵的不尊重,会被视之为亵渎,万一惹到脾气不顺的气场,回家免不了一顿“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