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抓孩子做人质,关在养家禽的笼子里。(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3年10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木子综合报导)巴勒斯坦极端伊斯兰组织“哈马斯”(Hamas)7日袭击以色列,众多平民被杀遭劫持,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多国紧急撤侨。网传在以色列的中国公民因中国取消航班不能撤离,求助中国驻以大使馆时被告知“自己想办法”。
10月8日,资深媒體人、《世界的十字路口》主持人唐浩发布消息指,中国公民想搭机离开以色列,结果班机被临时取消,该公民向中共驻以色列大使馆求救,可大使馆回复“自己想办法”。唐浩质问,“中共使馆让中国公民陷入生命危险,吴京要不要亲自出马,诛哈马斯或者中共使馆?”
消息中,有中国公民询问“有没有9号离开特拉维夫(以色列的一个城市)的中国人?”该公民表示,她们两个女生买了海南航空的机票,刚刚被取消,“有没有在以色列的中国人,想想办法如何离开,我们2个女生,打电话给大使馆,大使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我们现在在市区的酒店,不知道怎么办”。
消息中,还附有海南航空“HU778航班调整通知”,该通知称,由于公共安全,10月9日的特拉维夫-浦东HU778航班取消。
据新浪热点9日消息,海南航空表示,由于以色列局势持续紧张,该公司已取消周一(9日)上海至以色列特拉维夫的航班,并将根据当地安全角势调整航班安排。海南航空官网航班动态信息显示,原定10月9日自上海浦东至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的HU0777航班,以及9日13:45从特拉维夫本古里安起飞、10日5:30到达上海浦东的HU0778航班因“公共安全”问题已被取消。
中国2名女生想撤离以色列,求助大使馆遭怼“自己想办法”。(图片来源:网路截图)
中國公民想搭機離開以色列,結果班機被臨時取消,他向中共駐以色列大使館求救,大使館回覆:自己想辦法。
— 世界的十字路口 唐浩 (@World_Crossroad) October 9, 2023
中共使館讓中國公民陷入生命危險,吳京要不要親自出馬,誅哈馬斯或者中共使館? pic.twitter.com/7r2XXHFPc0
对此,有网民嘲讽道,“太好笑了,自己想办法这样干嘛开大使馆!”、“想想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哼,不要给国家添麻烦!”、“骂一句‘我要推翻习近平’,会给你出专机回国”、“派吴京过去。”、“办法就是拿起那本红色的墙国护照吓退恐怖分子啊!”
有网民调侃说,“在大使馆前喊:‘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就有人送你回大清。”、“大使馆:别给祖国添乱”、“给大使馆打电话还不如直接给哈马斯打电话,兴许人家会把你安置在总部里休息,等以色列空军来空袭的时候直接送回老家”。
也有网民提示,“可以试试台湾办事处”、“他们应该联系波兰外交部或者波兰驻以色列的使馆,波兰在帮欧盟其他成员国撤侨”。也有网民直斥“这个政府到底是为谁服务的?”
“Tuomas Lin Li”说,“他们只是展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们一般是权贵家族群体的一员,一般自认为是在坐江山,是统治阶级成员。被派任驻外大使,他们只把这看作是一份待遇,一份特权。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
哈马斯把绑架的以色列儿童关在笼子里, 敢问全世界还有那家这么没人性?pic.twitter.com/1SFXYwtK3f
— 悉尼閑人 (@Jerry00107966) October 9, 2023
哈马斯绑架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和她的护工,居然还有脸发布视频炫耀“战果”,这群畜生不如的人类垃圾实在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评价。 pic.twitter.com/6WDJ8Rf5Ea
— 二大爷 (@tankman2002) October 9, 2023
以巴冲突已发生2天了,多国已开始紧急撤侨。据环球网引述路透社、RBC-乌克兰通讯社等多家媒体8日报导,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后,一些欧盟国家正在从以色列撤离本国公民,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正从以色列撤侨,波兰和匈牙利将派军机撤侨。
但目前未见中国有撤侨消息,而中国公民想撤离却遭大使馆回复“自己想办法”,与俄乌战争开始时中国留学生想撤离求助大使馆的状况如出一辙。
俄罗斯自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许多无辜平民遭到俄军开火射杀,其中也包括中国留学生,很多国家都紧急撤出自己的国民,而在乌中国公民却迟迟等不到撤离通知,最后撤离也要自己支付高价机票费。当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的人大记者会上还装模作样地向在乌的中国公民喊话“你的背后是祖国”。
对此,有网民讽刺说,“口交部部长名不虚传,还舔个脸说撤侨这个事。前期什么情况我就不在赘述了,截图视频录音都有,驻地使馆和中国政府大概是个什么态度大家心知肚明。要不是迫于舆论压力,乌克兰的中国籍韭菜死了都没人问啊。微博微信朋友圈,人家求救自救抱团保命啊,你给封了删了。即便这样,机票18000,回国还得隔离,还得他妈的感恩共产党。印度都他妈免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