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设了一个中央机构 民营经济更头疼?(图)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早已经众所周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9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9月4日,民营经济发展局在发改委内部设立。此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声称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但监管打压和国进民退等问题令民营企业噤若寒蝉,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早已经众所周知。

9月4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央编办(中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复在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丛亮在发布会上称,“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发改委官网上看到,目前发改委内设的机构共有28个。其中,发展战略和规划司、体制综合改革司、区域开放司、地区振兴司、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司等11个职能机构都是在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设或调整而来的。民营经济发展局则是2018年后,发改委首次成立的新内设机构。

根据官方文件,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责是: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设机构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也引发担忧:民营企业会不会又多了一个管理者?民营经济的头上有没有可能再多出几道“紧箍咒”?

近期“民营经济31条”、“民间投资17条”等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但民间投资、私(民)营企业利润等数据表现低迷。

从数据来看,民间投资已连续三个月陷入负增长,且降幅不断扩大。1-7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累计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7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环比回升0.2点,但仍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

据中国《时代周报》9月4日报道,在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看来,提振民企信心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根据我近期做的一个小范围的调研,民企最需要(解决)的前三(问题)是: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允许灵活用工的机制;减税降费,尤其是社保费。”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地位,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的企业数量,同时还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产出、50%以上的投资、50%以上的进出口总值。

但是,近年民营企业被打压,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早已经众所周知。

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的杨伟民在6月5日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全国政协曾经做过一次调研,梳理了民营企业面临的100个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七个方面:一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准入不准营、三重门等隐形壁垒依然存在;二是涉企收费,名目繁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服务不足;三是融资环境;四是拖欠帐款;五是监督检查过多;六是政策衔接方面出现新老政策、部门间政策不衔接,政策执行中一刀切、一律关停、全部停产、先停再说等情况;七是产权保护,仍存在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情况。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处于衰退当中,能助力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投资和消费都呈现普遍萎缩状态,连中国商务部都承认下半年外贸形势极为严峻。虽然习近平用国有企业控制经济命脉,但民营企业才是最具有活力、对经济和财政贡献最大的。因此,中共才又采取缓和的姿态,要和民营企业家称兄道弟。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