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要求保粮食供应链 专家指犹如缘木求鱼(图)
习近平要求保粮食供应链,以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8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下滑之际,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此前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关注粮食问题,保粮食供应链以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但是,专家指出这犹如缘木求鱼。
中国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耕地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130万亩。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认为,这一举措是因为北京当局担心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抗,可能扰乱粮食供应链。为了达到官方目标,地方政府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例如,成都市为了达到增加耕地,不惜将新兴的商业区拆毁。
此前北京当局多次强调,抓紧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应。官方媒体多次宣传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随后,中国农管出现了,“退林还耕”、“稳粮保供”等运动在各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愈演愈烈:曾经退耕还林了20年前茂密的林地一时间,又变成了耕地,不分树种和树龄一律铲除;各地都出现侵犯农民权利的事件,一时间怨声载道。
虽然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官媒历年都声称粮食“丰收”,总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是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每的粮食净进口(进口减去出口)都在上亿吨,而且数量逐年增加。
美国之音8月20日发布的文章指出,中国几十年来一直依靠进口粮食来满足基本需要。比如,在众多农产品之中非常重要的大豆,每年只有不足两成产量来自中国农民的种植。
资深独立中国经济分析专家蔡慎坤认为,每当中美关系变得紧张,北京当局就会喊出要增加粮食产量的口号,这次也不例外。中国农业发展仍然相对落后,就算有广大农地也无法令粮食产量大增。蔡慎坤说:“中国农业一直是小农作坊,没办法发展成可以大规模管理广大农地的模式。所以中国农产量一直没有大幅增长。而且在经营成本上,中国农业比外国高,可是外国的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是赚得不多,甚至是容易亏本。”
蔡慎坤补充说,中国官方选择以增加耕地这样没效率的政策去增加农业产量,显示他们根本没有其它办法,所以才决定这样做,要藉此减少依赖进口更是不可能。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也认为,以行政手段大幅增加耕地的作法,不仅对改善中国经济环境和粮食供应没太大帮助,甚至让人看到有毛泽东的影子。赖荣伟说:“大炼钢就动员一大堆本来应该是种田的农地,去一窝蜂的炼出一大堆废铁出来。”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7月20日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经济陷入低迷之际,会议重点却放在粮食安全。
习近平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形容粮食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并且今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
从历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来看,在2020年仅2次提及粮食安全、2021年提及4次,2022年提及5次,而2023年的文件6次提及粮食安全。这表明中国粮食危机更加紧迫。
为了满足中国人的粮食需求,中国的粮食进口一直居高不下。以大豆为例,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本土大豆生产比率,占总供应量的18.2%,这已经是近7年来最高的比率。中国海关总署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5月份进口了1202万吨大豆,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4.3%,刷新月度进口历史最高纪录。中国官媒新华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是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