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胁迫?台湾聚碳酸酯遭中国课反倾销税(图)


图为高雄港区一 艘货柜船靠港装卸货柜。(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3年8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佳琪综合报导)中华民国副总统赖清德率团出访巴拉圭,抵达美国纽约访问之际,中国商务部8月14日在官网宣布,15日起将对台湾进口的聚碳酸酯课征反倾销关税。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告,15日起将对台湾进口的聚碳酸酯采取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台湾化学纤维、台湾出光石化征收16.9%的保证金比率;奇美、奇菱科技征收17.0%;其他台湾公司为22.4%。

保证金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保证金金额=(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保证金征收比率)×(1+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各利害关系方在公告发布起10天内,可向调查机关提交书面评论意见。

中国商务部去年11月30日曾对原产于台湾的进口聚碳酸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结果于14日公告声称,调查机关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大陆聚碳酸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联合报报导称,台湾海关统计,2022年全年出口聚碳酸酯共约10.6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约仅0.2%;今年前七月出口值则约4.7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也约0.2%。

不过大陆是台湾聚碳酸酯最大出口市场,以去年来看,有约8.3亿美元出口至大陆,占比逾七成;今年前七月,则有近3.5亿美元出口至大陆,占比也超过七成。

公告称,聚碳酸酯是常见的一种材料,由于其无色透明和优异的抗冲击性,常应用在CD/VCD光盘、桶装水瓶、婴儿奶瓶、树脂镜片、防弹玻璃、车头灯罩、动物笼子、行李箱、登月太空人的头盔面罩;智慧型手机的机身外壳等等。此外,因其耐热性和稳定性,也被用作灯泡的主要材质。

这并不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敏感政治时机操作贸易议题。今年4月12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对台湾禁止大陆进口的2455项产品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并指调查应在今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发布公告当天为民进党提名赖清德参选总统之日,而调查期限正好为台湾总统大选前一天,政治压迫不言而喻。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资深副执行长颜慧欣14日接受中央社采访表示,WTO赋予会员国反倾销调查权利,按照程序先有初步认定,认定构成损害、倾销要件后,可要求保证金也就是反倾销税,之后再有约半年调查才有最后确定税率。

颜慧欣说,按照调查期程来看,目前都在相关规范里;尽管抛出初步认定结果的时间点有些敏感,恰逢副总统赖清德出访友邦巴拉圭、过境美国这个时间点。

颜慧欣提醒,“这个品项是ECFA早收清单项目,恐须注意其他项目会不会也被拿来成为对台经济胁迫压力”,且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单小项之一,等于先前受益产品却现在被说有问题,接下来恐得注意中国会不会再拿ECFA早收清单项目,对台构成经济胁迫压力。

对于中国商务部初步认定台湾的进口聚碳酸酯倾销成立,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认为,这和中国经济衰退的大背景有关系。

张弘远剖析,中国石化产业上游多为国企管控,中下游厂商可和外国厂商进口物料;去年11月底立案聚碳酸酯反倾销调查,时间正值COVID-19疫情大流行时,理应市场需求量降低,却有厂商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推估由于全球通膨环境,他国不需要这些物料,于是厂商“倒货”中国。

他说,中国目前内需不振、外需疲软,在经济衰退之下,中下游厂商数量恐也有减少,倘若再开放进口聚碳酸酯,将会影响产业。推估官方期望透过这些措施把市场红利留给境内石化供应链厂商,让境内厂商只能和本土厂商进货。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