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威胁 如何自保?(图)


碰到以威胁为手段的人,不要以为只要照着他的话做,就会从此天下太平。越是软弱无力,对方越猛烈攻击你。(图片来源:Pixabay)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因为非常了解人性的弱点,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弱点来使人乖乖就范。以父母为例,他们经常用威胁的方式教育小孩,让他们害怕受到惩罚。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何影响呢?专业谘商心理师林萃芬在她的书《从说话洞察人心》(时报出版)中提到这种现象。她给出了一些常见的例子,比如说,有些父母会威胁小孩说,如果他们不听话,他们就会叫警察把他们抓走。有些父母甚至更严厉,当小孩出现顶撞的行为时,他们会强硬地说,如果你不乖乖听话,我就把你卖掉。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能会问,那些从小被这样威胁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心理状态会受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吗?还是他们会找到一种方式来克服这种威胁,并发展出自己的抵抗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讨的问题。

生命威胁的心理操控“如果你不爱我,我就死给你看”

在大学时期,我遇到了一位过于热情的男生。从一次活动中认识他后,他不断盯着我,甚至追踪我,让我生活在监视之下。这种困扰延续了一段时间,包括他无礼地闯入我的课堂,并公开对我示好,对此我感到十分尴尬。他的追求无论我怎么拒绝都不停止,甚至变得越来越极端,有一次,他竟然站在我家门口,威胁说如果我不接受他的爱情,他就会自杀。这种行为让我感到恐慌,但他却似乎对此感到得意,仿佛这是他操控我的手段。现在想起来,我才了解这种以生命威胁的行为其实是他利用我对他安危的关心,试图让我顺从他的愿望。虽然当时我经历了一段恐惧与不安的日子,但幸好没有变成悲剧。

从孩子的分离焦虑看父母的“惊悚”教养技巧

谘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会威胁孩子:如果你不乖,爸爸妈妈就会生病或死掉。这个威胁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高度的分离焦虑,为了降低焦虑,有些孩子会发展出强迫行为,例如不断念某些祈求平安的语言,或是反复做某些祈求平安的行为,以避免可怕的事情发生。

爱情威胁的心理操控“爱我,就上床”

在我学生时期,我误以为威胁别人的人是冲动且无知的,但随着我对心理学的了解加深,我改变了这个观点。事实上,大部分的威胁者并不是盲目的,他们会在行动前找出对方的弱点。常见的例子是,有些男性在威胁女性与他进行性行为之前,会试图确定女性有多爱他。一旦他确定女性已经深爱他到无法离开,他就会利用这个弱点进行威胁:“如果你不跟我上床,那就表示你不爱我。”如果此种威胁未能达到他的目的,他就可能进一步威胁分手。倘若在情人的威胁下,放弃自己的身体自主权,大多数的结果都是让人感到遗憾懊恼的,因为会威胁恐吓别人者,多半对人缺乏同理心,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欲望有没有得到满足,不太在意别人会受到什么伤害。

诉讼威胁的心理操控“我要告死你”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人会用诉讼或法院来威胁他人,常见的口号就是“我要告死你”或“到时候法院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轻易采取诉讼行为的人,当他们内心受到伤害或感到挫败时,他们往往会透过“诉讼”这个行为,以获得一种权力感。他们一方面希望对方感受到被伤害的滋味,另一方面则是期望能为自己争取公道。在持续威胁诉讼的背后,其实是隐含了报复心理和沟通不良的问题。只要他们内心充满不满或挫败,就可能采取诉讼的行为。

从心理学视角解析:威胁者利用别人的恐惧心理

威胁恐吓者多半很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当他们察觉威胁恐吓会发生效力,或是知道自己占有较高的优势时,便会咬住机会不放,一而再,再而三地恐吓别人,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碰到以威胁为手段的人,不要以为只要照着他的话做,就会从此天下太平。越是表现得软弱无力,对方就越猛烈攻击你的弱点。想要平安无事,就要勇敢地和威胁者直接应对,但不是要和他对打或对骂,而是要想办法掌控大局,不能让他对自己予取予求。

操控者的手法:解读以威胁为武器的心理特质

以威胁作为手段的人常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往往遵循“利己主义”,有强烈的占有欲,认为他们所渴望的,别人都不应该拥有。他们乐于对他人施加压力,并会使用恐惧心理来控制和威胁他人。他们威胁的对象多半是他们认为可以控制的人,所以会先观察对方的弱点。这类人一般不堪挑衅,只要感受到一丝敌意,就会攻击他人。如果他们发现威胁有效,就会持续这种行为,除非对方表现出勇气和无畏。他们的情绪波动大,很少有正向情绪,也很少为自己的威胁行为道歉,他们最大的满足感来自看到别人向他们屈服。

如何应对威胁者的纠缠?

面对威胁者的纠缠,首要策略是保持冷静,降低对立,避免燃起冲突的火花。若不能安抚对方,寻求外援是关键,就如商家面对勒索,报警而非付款以免引发更大麻烦。克服内心恐惧,如果感觉威胁者情绪失控,及时找寻他们畏惧的力量,例如警察,而非选择拖延,进一步增加危险。理解威胁者一旦有成功经验,他们的攻击意欲将增强,因此,必须透过援助以制衡其威胁力量,广泛曝光他们的威胁行为,如报警等,使其须考虑后果,减缓他们的威胁行为。

(本文节录:《从说话洞察人心:摸透对方心理,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轻松驾驭人际关系》一书)

本文留言

作者林萃芬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