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内首见本土猴痘确诊病例,此病大多经由性行为传播。(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3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3月1日,台湾首见本土猴痘确诊病例,分别为40多岁和20多岁的本国籍男性,来自新竹和高雄市,两人皆无出国旅游史,感染源还在调查中。
2月下旬,两人陆续出现发烧、丘状痒疹、水泡、淋巴结大、溃疡等症状,并于2月26、27日确诊阳性,目前于医院隔离治疗中。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说明,这两名个案没有出国旅游史,与先前境外移入猴痘无关,两人之间也没有共通性,属于散发病例。经疫调匡列相关接触者共25名,已进行卫教并自我健康监测21天。其中有6人为同住家人、亲密接触者,属高风险群体,需评估暴露后预防疫苗接种。
罗一钧表示,先前的案例都是境外移入。COVID-19疫情趋缓后,亚洲许多国家边境解封,国际旅游恢复,让猴痘疫情更易传播。国内在确认本土个案后,本土感染风险提升。疾管署表示,除了持续疫调感染来源之外,也会召开专家会议讨论猴痘疫苗接种。
疾管署慢性传染病组副组长詹佩君指出,猴痘传播对象具有局限性,主要传播方式是和感染者亲密接触的人际传播,尤其是黏膜接触,其他还有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者被污染物品为主。她也提醒民众前往高风险地区要做好自我防护,并避免出入可能与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触之社交活动等高风险场域。
国际研究显示,猴痘确诊者多为男同志或双性恋男性,病例大多经由性行为传播。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台大儿童医院感染科医师黄立民表示,首先要确认这两例个案的传染途径,这会影响疫情的规模。如果个案间没有关连,最有可能的就是同性间亲密接触的族群已有人感染并造成传播,很可能已经有群聚。
黄立民表示,现阶段只能提醒可能发生同性间亲密接触的族群特别小心,由于传染主要是身体接触到身上的水泡病灶,即便使用保险套也没用。他建议发生性行为前多注意伴侣的全身皮肤,身上是否出现水泡,同时也要注重寝具等物品的消毒。
猴痘的常见症状为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水泡、肌肉疼痛、极度倦怠。皮疹和水泡会在脸部、四肢或生殖器等部位出现。一开始会局部出现皮疹,然后逐渐蔓延到四肢和全身。
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于英国爆发以来,全球至少109国报告逾8.6万例确诊,主要分布于美洲和欧洲,其中美国最多,累计3万例,占全球总数的35.1%。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累计22病例、新加坡21例、泰国15例,韩国、菲律宾、越南、香港及中国等亦有报告病例。WHO于去年7月23日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迄今仍维持。
疾管署说明,台湾自去年截至今日累计通报疑似病例47例,包括2例本土确诊及5例境外移入。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