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了25年来首次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2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启动了25年来首次医保个人账户改革,但是,引发民众大规模维权事件。其中一个原因是此前“清零”防疫政策伤及经济的同时,导致财政和医保基金难以为继。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后,今年1月起,湖北省武汉市、四川省和黑龙江省等多地正式实施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引发舆论热议。
为推进医保个人账户改革,2月15日,中国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明确各级医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
回顾历史,在1998年,中国官方为刺激个人缴纳医保费用的积极性,医保个人账户应运而生。在用人单位缴费与该单位职工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根据统筹地区的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每月返还给个人一定比例的资金,形成个人账户。
25年来,个人账户犹如一种“储蓄卡”,民众购买药品、保健品或者其它物资等,这张卡皆发挥作用。
25年后的现在,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开始了。
改革之前,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原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职工本人缴纳月工资的2%,另一部分是用人单位缴纳医保费的30%(约等于职工的工资总额2%)。改革之后,仅留存个人缴纳的2%,其它资金划入统筹账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由统筹基金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显示,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则按照本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5%确定,具体计入金额为每月83元(人民币,下同)。原来退休人员每个月有260元的入账资金,也就是说,在个账改革之后,民众个人账面上的钱减少。
有中国民众作出直白的解读:医保改革好比吃饭,改革前,每个人发一个碗,个人账户里有钱,需要吃什么就买什么,需要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改革后,要办大食堂了,每人每月医保卡里抽走三分之二的钱上缴到食堂,你不去食堂吃饭也要扣钱,你不吃别人吃,等你需要吃饭去食堂的时候,也不管你被扣了多少年、扣掉多少钱,都规定你最多只能吃几碗,其中一碗你自己卡里先付钱,另外几碗给你报销一半。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大病救助专案前高管任瑞红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这次的医保改革是官方在三年疫情封控后采取的措施,明显感觉到医保基金不够用了,因为各省的抗疫支出大部分都是从医保基金里付出的,能削减给大家支付的这部分医保费用支出,变相的提高个人的费用。
她解释这次医保政策调整后不同之处:以往民众看门诊和小病,是用个人账户的部分,看大病才用到统筹的基金。而现在把个人账户的钱减少,不够用就只能自费,并在把很多医保涵盖、门诊可报销的药剔除,导致购买一些药得自费。“总的来看,如果你是一个老人或者慢性病患者,那么这个钱是完全不够支付你的平时看病费用”。
“清零”防疫政策重创经济后,也掏空了财政和医保基金,目前各地仍在继续推进所谓的医保个人账户改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