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严重 台湾生育率连续三年创新低(图)


国发会担忧台湾新生儿数持续减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泽旭综合报导)回顾2022年台湾新生儿数只有13万8986人,连创3年来新低,即便政府与社会都意识到少子化问题,陆续推行一连串相关因应对策,但统计结果显示鼓励生育的效果有限。国发会担忧若台湾社会持续朝少子化、高龄化前进,将是国家一大忧患。

经济日报报导指出,大学生数量往往是一个社会高质人力的指标,但因为生育率长期走低,未来台湾大学生数量将快速下滑。2022年18至21岁大学生已跌破百万人,国发会推估,2028年更将跌破80万人大关,只有77.7万名大学生,较今年减少逾二成,产业界人才荒将形严重,将来恐怕没有足够新血投入产业界,缺工将呈长期趋势。

台湾生育率从2015年起连续7年皆下降,政府与民间都深知生育率低迷可能造成的问题。对此,行政院于2018年中整合各部会提出“少子女化对策计划”,但随即遇到COVID-19疫情爆发,使出生数连3年改写新低。

中央社报导称,社会普遍认知,结婚对数与生育率也成正比、相互对应,但统计显示台湾的结婚数从2015年起就一路减少,直到2022年才稍微回升。出生数亦然,疫情这3年间持续探底。去年新生儿人数减幅明显,推测可能与龙年新生儿通常比较多、虎年比较少的传统生肖效应有关。

台湾人口学会理事长陈玉华表示,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受到冲击,老百姓面临减班、无薪假甚至失业,解决眼下的经济压力才是当务之急,考虑结婚或生子意愿减少。如今人们渐渐从疫情封锁中回复正常生活,台湾的婚育率是否回升仍需观察。

陈玉华认为,少子化牵涉到广大社会脉络,尤其是高等教育扩张提升了人力资本,使许多人的人生就不会有“尽快进入婚姻”的选择。社会多数人人生历程渐渐延后,不论是结婚还是生育年龄都逐年缓升。统计1975年台湾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是22.88岁,这个数字到2021年增加至31.23岁,有将近10岁的落差。

另外,工作影响婚育意愿也是部分原因,联合国人口基金2020年出版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东亚国家女性在投入职场后,仍承担大量家务劳动,严重影响还没婚育者的的育儿意愿。换言之,部分女性必须在工作和育儿之间二选一,避免同时进行导致无法负荷。

有伴侣的女性中,尚未生育者参与劳动市场的比例较高,但也有越来越多育有幼儿的妈妈选择留在职场。

目前根据“性别工作平等法”规定,父母在孩子满3岁前可以请最长2年的育婴假,并且各自请领6个月的育婴留职停薪津贴。2021年7月开始,津贴的所得替代率提高为投保薪资的8成。2022年初,育婴假规定则修正为父母双方可以同时请,鼓励父母一同照顾小孩。但由于社会观感等原因,大部分请育婴假者皆为女性。

长期关注少子化议题的托育政策催生联盟呼吁政府应建立更完善的托育制度,使家长不会因为育儿担心职涯发展中断或经济问题;未满2岁婴幼儿的家外送托率至少要达37%,确保普及、平价且优质的公共托育,才能真正催“生”。

同样关乎生育率的托婴问题,数据显示居家保母以及托婴机构能够收托的量能近年持续增加,渐渐接近托盟所要求的37%基本托育率。但实际上,未满2岁幼童送托的比率成长却有限,这绝对不代表托育资源需求已经饱和,而是供需没有对应。

托盟发言人黄乔铃认为,政府应盘点托育资源的供需落差,以确认资源的配置是否符合家长需求。

接受专访主责少子女化对策的行政院政务委员林万亿指出,政府并非只有发育儿津贴,不做公共托育。以去年的少子女化经费新台币624.93亿元来看,用在育儿津贴部分仅199.79亿元、占32%,而托育公共化经费则高达55%。

林万亿引述国发会民调指出,逾6成民众觉得因应少子化政策有效。细部来看,虽然认为育儿津贴无效者达55.3%,但仍有43.5%的受访者认为育儿津贴有效。他表示,政府也清楚并非单一津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民调显见仍有其必要。

林万亿强调,国际上挽救生育率的作法,基础三政策就是育儿津贴、托育公共化,以及友善职场,这部分台湾也是这么做,显示政策方向是对的,但仍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已请国科会启动研究,盼从租屋补贴、育儿津贴请领者的数据中交叉分析,找到根本原因。

至于未来改善方向,林万亿说,台湾的托育津贴相比国际不算低,但是与公共或准公共化幼儿园政策互斥,只能二择一;另外,日本分阶段将津贴年限提高到15岁,台湾目前是6岁,未来能否走向托育津贴与公共化政策共存,以及拉长补贴年限,都是讨论的范围。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