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无商不尖”到“无商不奸”的演变(组图)

 2023-01-09 1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无商不尖
古代的“无商不尖”是“尖”不是“奸”。(网络图片)

现代的人们一提起经商之人,常见的评价就是“无商不奸”和“无奸不商”,商人似乎都是奸诈的,不奸诈的就做不了商人。许多人甚至是商人,对“无商不尖”已不知其意了。

无商不尖”这个成语之所以演化成了当今的“无商不奸”,是在中共统治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产生的印象。那“无尖不商、无商不尖”的“尖”,而是“冒尖”的“尖”,它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让利

古时候的人,买卖粮食都是用“升”或者“斗”做量器的,形状是上宽下窄的一个梯形,但是大小比碗大多了。

商人将一升的米装满斗之后,再将米的上头抹平,就能做到给每个人的米都不多不少了。有些商人会再给客人加一小撮米,形成一个“尖”,叫作“添头”,让买的人高兴。

在古代,许多卖粮食的商人都会这么做。久而久之,社会就产生了“无商不尖”的说法。也就是说,只要是商人就会给顾客让利。顾客高兴了,商人口碑好了,回头客也有了,这生意才能做大、做好。

除了卖粮食,卖布的也有“足尺放三”的说法,在丈量到最后一尺的时候,再加放三寸。还有打油、打醋,商人也会最后再多给客人舀一杓。

所以说,“无商不尖”的让利行为是古代商人们做生意奉守的黄金法则,也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成功秘诀。

宋代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人,他进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到北方去交换物品,可是正遇到北方发生灾荒,陶器是卖不出去的。这时候,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转卖给他,于是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

后来,曾叔卿都已经收了钱,还是问了一句:“你要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

曾叔卿听了之后就把北方刚发生灾荒的事告诉了这个人,也不再卖陶器给他。

曾叔卿对这位客人说:“我难道不应该告知您这件事,让您免受伤害吗?”

这个小故事正体现出了中国古人诚信不欺、舍利取义的道德品行。

第二:诚信

古人十分注重诚信,商人们更需要如此,因为一旦信任感被破坏,就再也没人来买东西了。

古时候的1斤有16两,成语“半斤八两”就是从这里来的。那么,为何1斤有16两呢?古人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颗星总共16颗星星,分别对应着1斤里的16两。

做生意的人相信,如果称东西的时候缺斤短两,掌管福禄寿三颗星的神仙就会惩罚他们。

商人如果少给人1两,神仙就消减他们的福气;少给人2两,就减少俸禄;少给了3两,就要折寿。

建吕南城有一个人叫陈策,他买骡子的时候,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陈策不忍昧着良心把骡子转卖给别人,就把骡子养在野外的草房里,等着它自己死掉。

一天,一位官人路过这里,官人的马突然死去了。陈策的儿子与市场经纪人一合计,磨破骡子的脊背,假装这骡子能驮东西,把骡子卖给这位官人。

陈策听说了之后,赶快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情告诉他,退钱把这头养着要赔钱养着的骡子给领了回来。

这则小故事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记录的。

人民币
由于道德沦丧,很多商家为了要赚大钱,成为奸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从“无商不尖”到“无商不奸”的演变

“无商不尖”,一个“尖”字,折射出商道中人品的高雅宽厚,和民风的淳朴善良,更看出社会世道的清正。商人在赚钱中,也在不断的积德行善,为后辈积下福分。

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为官者,清正廉明,德行天下,广布善道,教化子民要相信神灵,善恶有报;百姓自然循规蹈矩,人人有心法约束,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就是说,是政府和百官言谈教化和自身行为的影响,使民风正,世道好,才有越来越多重德行善的“尖商”如雨后春笋般源源而出。从这些“尖商”身上,能看出朝政治理的根本。人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金钱,而是高尚的德行表现。

一个“尖”的表现不仅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人见人亲,同时,也能使人生出回报与效仿的善行。

在中国大陆,无神论的宣传,使人不相信“善恶有报”的天理,更是漠视神灵存在。当人不相信有神灵的时候,就什么都敢干。当一个商人不知道重德的时候,那必定是一个“奸商”。

现今的中国,当官的从上到下一片大贪特贪,不仅自己拚命捞钱,也告诉老百姓:“别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闷声发大财”。有钱可以买官,有钱可以拥有美女,有钱可以使鬼推磨……全国官场捞钱、贪钱形势大好。

上行下效,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奸商”源源而出,经商的人也看明白了:这年头,要想不当孙子,要想被人尊重,要想出人头地,就得不折手段的赶紧抓钱。只要有利可图,什么损招都使,什么坏事都干。

于是,历史上道德纯厚的“尖商”再也见不到了,在奔钱的时代大潮带动下,造就出了青出一蓝胜于蓝的一批批狡猾奸诈的商人,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的现象到处可见。“奸商,奸商,无奸不商,”这句话成了中国人的口头弹。

天道曰:“不失不得”,一切无德的经商行为都是短命的,任何奸取别人的行为都是在奸取自己。古人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而当“真诚、善良、宽容”普世价值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之时,也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尖商”。那个时候,苍生归正道,天地复清明。

責任编辑: 陈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