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行为怪异被香港“反送中”示威者误认为是身着便装的国安。(图片来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1月20日讯】顶着“知名爱国记者”付国豪的父亲突然发布微博称付于2021年10月25日晚间因病去世,离开人世的时候才30周岁。另,付国豪的骨灰已于公元2022年5月安放在天津憩园,墓碑上刻着:无限追息四个大字。
付国豪记者顶着这么大的光环,在声名鹊起之时突然中道崩殂,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意思。当然,付国豪之死引来一众爱国小粉红的捶胸顿足,且纷纷扼腕叹息之前,应该仔细的为小粉红们科普一下。
付国豪出名源于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期间,8月,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占领机场,付国豪行为怪异被示威者误认为是身着便装的国安,付国豪先说自己是游客,证件等物品被示威者盘查,或许是想着急于脱身,付国豪说出了自己的记者身份。
于是乎,示威者要求他出示记者证或者工作证亦或是名片之类的东西证明其身份。在此对一句嘴,付国豪其实到死都没有拿到那张能证明其身份的记者证,至于为何后面会详细介绍。彼时,因为付国豪隶属于《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网,他作为港台频道的主编特此来香港一探“反送中”的究竟。
也许付国豪也深知《环球时报》是个什么货色,所以自始至终没有拿出证明文件。在对峙期间,付国豪凭一句“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迅速出圈,随后他就变成了“爱国记者”付国豪。
当时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还前来认领付国豪,索性将错就错让付国豪从环球网的新闻小编一举进入《环球时报》以便其更好的为朝廷效力;此外,胡总编豪手一挥,赏了能买北京市区一二平米的奖金。
按理说,付国豪的人生等于中了彩票,年轻出名,又得领导垂青,又又进入大报有机会彻底划入体制内成为朝廷的忠良将,待那时替代胡总编,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妥妥的成功人士之典范,说不定还能留名青史。
相比而言,在机场与付国豪发生了冲突的那些真正的香港青年才俊们的遭遇有点惨,数名青年遭“港区国安法”重判,甚至有人真的的送了中,据说最重刑期超过66个月,这真是天与地的差别。
是什么原因让付国豪与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擦肩而过,又是有么原因导致他选了最差的结局。据了解,付国豪到《环球时报》后没多久就感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就算他去了《环球时报》想靠自己在北京安家置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付国豪未来有幸混到编制,进而在捞到个一官半职的,可惜的是向朝廷效力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即便是付国豪都拿到了想搞到朝阳区红庙的单位福利房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早没后来者的名额了。
基本上,作为媒体工作者为体制服务换来的是卑微到看不到希望那一点的薪水,尤其体制本身就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体制外的临时工为系统效力完全是被系统剥削,他们最大愿望是跨越鸿沟进入体制,在宣传机构内能做到这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名额、空缺都是留给子弟们的。
再者,付国豪负责的是港澳台板块,这个板块属于百分百的清水衙门,捞不到任何油水,这个领域的记者也没法狐假虎威,他们属于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的那一类,工作很多时候是费力不讨好,也难怪付国豪最后抑郁了,直至自杀,他所在的媒体产线就是一把杀猪刀。
另外说到记者证,其实香港青年也不知道,好比北京作为大陆媒体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大概有超过20万的媒体工作者在这里生活工作,然而持记者证的屈指可数,中共对记者证发放有着极为严格的管控,包括体制内媒体想拿到记者证都要排很久队,记者证对于大陆新闻工作者来说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所谓奢侈品,一语双关,一些真正的记者其实压根儿与记者证无缘,一证在手从侧面说明持证者大概率是体制的吹鼓手。好记者无证上岗,坏记者持证招摇撞骗在大陆是常有的事情。
说回付国豪,他最终由于抑郁症自杀身亡,从出名到身亡其实没有几年,假如付国豪当初没有从万维新闻网跳槽到环球网,而是去了别的商业性媒体,或许他戏剧性的一生不会这样忽上忽下的突然结束。
最后奉劝小粉红和想当小粉红的人一句,为体制服务也有门槛,荷包不够鼓后台不够硬乱入,付国豪的结局是个参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