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名状元的科举试卷竟如“印刷体”(图)


刘春霖(1872年-1942年),末科状元。图为刘春霖便服像与其书法。(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提到书法家,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书圣王羲之,具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及赵孟等书法名家,但此文想为大家介绍一位有些特别的书法家--字迹堪比“印刷体”的刘春霖。,他同时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最后一位状元。

刘春霖(1872年-1942年),字润琴,号石筼。他是清朝晚期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甲辰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在60岁生日时,作有“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之句。时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刘春霖)”的美誉,刘春霖从小便在古文学上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在诗书画上均有较高的造诣,并且对书法情有独钟,即使在晚年为了生存,也依旧坚持靠写字卖文赚取酬劳。尤其擅长写小楷,小楷的字迹之间流露出灵动之气,清新中不乏坚毅刚劲之感。

他的不少佳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一气呵成,落笔如云烟,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刘春霖在平时书写时,字迹也颇为工整,他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书写的试卷,令很多人在看完之后,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刘春霖使用毛笔写出来的小楷字体竟然像印刷出来的一样,字迹非常的干净、工整。这在当时还不存在电子印刷术的社会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他平时如印刷般的工整字体,当时人们经常把他的字体称为“印刷体”。同样,刘春霖的小楷字迹娟秀端庄、清新隽永,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与追捧,他的作品在民间流传甚广。

直至今日,刘春霖的真迹仍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诸多书法爱好者所收藏。刘春霖的一生虽起起伏伏,崎岖坎坷,却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书法佳作,主要作品有小楷《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

对于刘春霖这样干净工整的“印刷体”,有不少丑书大师认为这种字体太死板,毫无艺术的美感,他们觉得真正的书法不能太过于拘束,应该要能展现自己的线条美,让书写过程跟随着自己的想法而不断变化。在他们这些丑书大师眼里,刘春霖这般堪比“印刷体”的字迹虽然工整,却没有自己的特点,让人无法感受艺术美感。

不过,部分丑书大师的书法水平不足,却仍要找出其他书法家作品的缺点,以此来彰显自己书法作品的“特别”,此行径不可取。再者,许多丑书大师为了提高身价,骗取利益,打着“打破传统书法壁垒,追求更高层次艺术”的旗号,如一个个跳梁小丑般,在大庭广众之下用什么所谓“自我独创”的口书、盲书、吼书、射书甚至是尿书等荒唐羞耻、可笑至极的方式来博人眼球,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哗众取宠。

从一方面来说,丑书大师的各种行为无疑是传统书法艺术界的“浊流”,玷污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艺术瑰宝,影响书坛千年的圣洁。从另一方面来说,丑书大师的行为和所谓的“佳作”扭曲了年轻一代人对于书法的认识,抹黑了书法艺术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在培养年轻一批的书法人才,以及继承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上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与后果。

其实,刘春霖的作品字迹干净工整、清新隽永,不仅像“印刷体”,更应该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所喜爱、欣赏。刘春霖留于后世的书法佳作,其珍贵程度与收藏价值同样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应具备的美感。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