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日不晒根 口不吞阳”是什么意思?(组图)


“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是什么意思?(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华民族讲究阴阳平衡,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这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生存之道”。在中国农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叫“日不晒根,口不吞阳”,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日不晒根

“日不晒根”,是有关建筑的俗语,前三个字好理解,第四个字“根”,指的是建筑的墙根。

在古代,人们住的大多是平房,并且都有自己家的小院子,这句话当中的墙根并不是外墙的墙根,而是房屋里面的墙根。为达到这种效果,古人在建造房屋时,除了会考虑房屋的朝向以外,还会修建屋檐来遮蔽阳光。

这是古人追求阴阳平衡的一种做法,他们认为即使是房屋建筑也是有属于自己的气运的。这个气运由阴阳调和而成,阴阳讲究平衡,不能被破坏,一旦被破坏就有可能影响居住在此地的人们,如果外面的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房屋里墙根,就说明阳气过于充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容易烦躁。

抛开阴阳风水学说,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古代没有钢筋水泥,造房子时只能靠着木材瓦片。在日复一日的阳光照射下,这些材质本身会发生变形。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就很有可能坍塌。

除此以外,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空调的,冬季还可以靠着烧火升温,但是在夏季就很难降温了,过于强烈的日光照射会使本就炎热的房屋中温度更高,影响人们的心情。

口不吞阳

“口不吞阳”也是一句有关建筑的俗语,“阳”自然指的就是太阳,“口”并不是人们的嘴巴,而是指的是门口。这句话是说门口的位置不能设计得太高,让阳光直接从门口的位置照射进来。

在古代,大门一般都是由木头做成的,只要关上门太阳是根本晒不进来的,只有在开门的时候才会有一些阳光透过门口,那么老祖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这和古代很多地区的一些风俗有关,尤其是南方地区有在前厅设立祠堂的习惯,祠堂中供奉的都是祖宗先辈。一般在举行祭祀以及丧事、喜事时,会来这里进行祭祀。

受儒家的影响,中国古代崇尚孝文化。无论是对读书人来说,还是对普通的劳苦大众来说,不孝的人往往会受人唾弃。尊重先人是孝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古人认为,这些先辈已经离开阳间(人世间)在阴间生活,不能被阳光照射,被阳光照射的话,会使先辈们泉下不安,这是对祖先的不尊敬。他们觉得,离世的先人可以保佑后代子孙建功立业,而对先人不尊敬,则会导致后世子孙生活不顺利。


在偏远的山村中,有些规则依然适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结语

“日不晒根”与“口不吞阳”是古人所总结的房屋建筑风水观念,我们从中窥见古代人对于房屋建筑和风水学的研究和总结,也可以窥探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现代社会,人们大多都居住在高楼里,在选择房屋时,大多也会选择坐北朝南能够接受阳光照射的房屋,对房屋的照射面积也偏向于越大越好,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安装空调,不用担心阳光直射所造成的高温。客厅也成为了大家休闲聚会的地方,不再祭拜牌位,所以也不用担心冲撞先人。

虽然如今的生活环境和过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人们奉为圭臬的生存准则也被遗忘。但是在偏远的山村中,这些规则依然适用。

我们不应该遗忘先人总结的经验,而是应该多去了解这些俗语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意义,才能更好的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