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破7”概率有多大?(图)
近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日K线图(网络图片)
【看中国2022年9月7日讯】8月15日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年内第二轮急贬,从横盘了近3个月的6.7快速贬至9月6日的6.97,距离“破7”仅一步之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贬,仅代表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强弱,既可能是人民币走强、美元更强,也可能是美元走弱、人民币更弱,抑或是介于两种极端情形之间。
由国内专家分析指称,当前人民币仍是强势货币。第一,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的比值来看,历史上基本维持在6.7%-7.3%的区间内震荡,当前这一比值为6.3%,显著低于区间下沿。第二,从相较于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来看,当前仍维持在100以上,大幅高于疫情前的91.4,也高于今年5月底的低点。第三,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来看,要小于美元指数的升值幅度,也小于泰铢、欧元、韩元、日元的贬值幅度。
2019年9月和2020年5月人民币汇率逼近7.2时,美元指数分别在99和100左右,而当前美元指数在110左右,创近20年来新高。而市场之所以这么关注“破7”,更多是因为心理上的整数关口,而非客观存在的风险阈值。
那么,人民币汇率为何再度走贬?
首先,美元指数触及110,创近20年来新高。一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将“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鹰派立场超乎市场预期,加息预期再度抬头,2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3.5%。二是欧洲遭遇极端干旱、高温天气,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紧张,经济衰退风险快速上升。
其次,疫情反弹、高温天气、房地产风险等因素加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7月以来多地疫情出现反弹,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冲击;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一方面直接冲击农业生产和室外露天施工,另一方面加剧了电力供需缺口,部分地区被迫拉闸限电,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7月初因楼盘烂尾引发“断供风波”,房地产市场再度受到严重冲击,销售、投资持续下滑。
第三,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利差持续收窄引发资本流出。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从年初的113 BP快速降至9月1日的-65 BP,中美利差倒挂,境外机构持续减持国内债券。
最后,汇率贬值影响几何?
市场对于汇率贬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担忧:一是贬值预期可能加剧资本外流,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引发金融风险,极端情况下可能重演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二是汇率贬值导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挤压下游行业利润;三是加大外债的还本付息压力,可能诱发钢铁、航运、地产等美元高负债行业的风险;四是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制约,稳增长政策空间受限。
但上述风险均总体可控:第一,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主因美元指数快速走强,人民币仍是强势货币,并未形成强烈的贬值预期;第二,中国粮食、能源等的对外依存度要小于欧洲,且一直强调保供稳价,此外,全球衰退风险上升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输入性通胀压力;第三,中国总体外债规模不大,外汇储备较为充足,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也正受到纾困政策的救助;第四,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国内经济企稳恢复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重新走强。
汇率贬值也有有利的一面: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市场担心出口增速快速回落,汇率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振出口;对于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汇率贬值能够增加汇兑收益,改善企业经营效益。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美元指数的强弱,二是国内经济恢复情况,三是维护汇率稳定的政策干预。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大概率“破7”。根据历史规律,美元指数110对应的人民币汇率下沿是7.37,因此汇率“破7”也只是向均衡汇率的回归。但人民币汇率是否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要注意美元指数持续上升、以及中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不过,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干预,也会为当下的的贬值趋势带来不确定性。让我们看看接下来的汇率市场会发生什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