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防疫酿灾害 中纪委却称经济损失最小(图)


清零防疫政策酿灾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8月24日,中共中纪委网站发布文章,表示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中国民众却不买账。分析指出,北京当局坚持的“清零”防疫政策,已经给中国的经济和民生造成了灾害。

目前全球疫情仍未平息,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然而在8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称,“中国采取‘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实现了各国在两年多前曾经寻求的目标:低死亡率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混乱。”

文章表示,官方有效控制疫情导致经济损失最小,并称,“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

文章不忘打击其它国家的防疫政策,“消极防疫不能挽救经济,一些国家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陷入‘收紧-放开-疫情恶化-再收紧-再放开’的恶性循环。”

而中国民众纷纷留言表示不认可中纪委的说法,有人直言,中国的防疫“发生了很多人道主义灾难,打击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仅为0.4%,这是中国自2020年第一季度爆发新冠疫情经济出现萎缩以来最低的增速。专家认为清零政策是造成中国经济不振的主因。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创下两年多来最低水平,体现出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府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给经济带来的代价之大。”

分析师此前已经预期中国第二季度的增长乏力,但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分析师毕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实际数字仍令人感到震惊。

东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西滨彻(Toru Nishihama)表示,中国经济已经站在陷入停滞性通货膨胀的边缘。

在疫情形势普遍好转,病毒变种毒性减轻,全球多数国家普遍采取开放性防疫政策的情况下,北京当局仍要求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结果,中国许多城市,甚至一个省,一但发现新的疫情,就立即大规模检测,严格隔离,实施封锁。

以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为例,4月至5月实施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民众被封闭在住所,足不出户长达两个月,许多企业关闭,封控一直延伸至6月初,上海经济大幅放缓的幅度仍远远超过预期,根据官方数据,上海第二季度经济萎缩13.7%。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底的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但知名国际投行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和日本野村证券(Nomura)8月18日再次下调中国今年经济成长预期,理由是需求疲弱、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萎靡不振以及最近的限电措施带来的冲击。

高盛集团将中国2022年全年GDP增长预测从之前的预测值3.3%下调至3.0%,而野村证券则将对中国经济今年全年的GDP增长预测从3.3%下修至2.8%。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报道认为,高盛与野村再次下调GDP增长预测数据,反映出国际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成长持续的悲观看法。中国官员在7月份也曾暗示今年5.5%的经济成长目标有可能实现不了。

“与某些人对下半年可能出现过多政策刺激的担忧形成对比的是,真正的风险是北京的政策支撑可能太少、太迟、而且太无效率,”野村说。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