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拔人才?司马光的“德才观”(图)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官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通史《资治通鉴》,他是儒学教化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看来,据人的才德情况,大概可划分为:才德兼备的叫做“圣人”,才德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行胜过才能的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的叫做“小人”。在选人用人时,司马光观点是必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究其原因,司马光认为,由于君子拥有才能可以行善,而小人拥有才能,会用以作恶。愚人想作恶,但由于才智不全不能胜任,而小人智谋足以实现他们的奸诈,勇力足以达成行暴,等于虎添双翼,它们危害之大无与伦比啊!

司马光进一步阐述道,有德行的人被人尊敬,有才能的人被众人喜爱。然而尊敬的容易疏远,而喜爱的却容易亲近。所以作为考察者,大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忽视了他们的德行。自古以来,国中的昏君、奸臣、家庭的败子,大多是才华有余而德行不足,以至于造成国破家亡的太多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殷纣王、周幽王、隋炀帝等都是有才无德、祸国殃民的小人。

特别是殷纣王,资质聪颖,见闻广博,勇力超常,能够空手与猛兽格斗,但是他却文过饰非,拒绝纳谏,怠慢天神。自我炫耀,认为整个天下所有人的本领都在自己之下。因此他残忍凶暴,炮烙忠良,剖腹验胎,敲骨检髓,活摘其叔心肝。结果四方诸侯和民众都背弃他了,终于被周武王伐灭,国亡身焚,为天下笑。

由此司马光一再重申,选君用臣,必须将德行置于首位。

据《宋史--司马光传》编译

本文留言

作者李云飞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