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危机十个征兆 地方政府也陷财政泥潭(图)
经济下滑导致金融风险不断增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7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金融危机爆发的十个征兆,中国几乎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经济下滑导致金融风险不断增大,地方政府财政也深陷泥潭。
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大征兆分别是:1、股市暴跌;2、资本大规模外逃;3、银行信用危机;4、企业债务违约明显上升;5、资产价格泡沫严重;6、官方外汇储备大量减少;7、整体经济严重下滑;8、企业或居民资产负债率高企;9、企业利润或居民收入增长率大幅下滑;10、国家发生重大灾难。
上述10项征兆中,前9项任意占有3项,金融危机就很可能要爆发。
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例如,以两组指标为例,一是企业或居民资产负债率高企,二是企业利润或居民收入增长率下滑。当债务增长加速,利润和居民收入减速,并出现典型企业不能承受债务的时候。
而中国几乎10项全中,甚至有观点认为,北京当局坚持“清零”防疫政策,不亚于国家发生重大灾难,因为对经济的伤害更甚。分析师指出,如果当局仍然坚持不计成本对病毒和疫情“零容忍”的立场,那么今年经济成长预定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的目标就会很难实现。
中国前财政部长楼继伟6月在“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上直指防疫政策重击经济,不当封控造成的交通阻断、产业链不能接续、人员不能复工等影响是全面性的,却很难究责,这对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全部人都受到损害。
他建议,中央部门应该总结防疫经验教训,改变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行的压力。
楼继伟认为,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与欧美主要国家应对方式不同,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错位。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货膨胀,而是三重压力(即供给冲击、需求不足,预期转弱)。
房地产市场加速下行,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并且对公务员进行减薪。
今年初至今,中国土地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同比与环比的数据均下降超五成,三四线城市环比降幅最大。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住宅销售额下降34.5%。
据中国财政部6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土地和房地产税收中,契税2341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同期下降28.1%;土地增值税30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4%。
上海评估机构“远东资信”研究员申学峰今年4月发表一篇名为“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报告指出,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41.47%,“在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收支比例很高的情况下,如果这部分收入大幅减少,就可能对地方财政构成冲击。”
分析人士认为,多年的畸形增长模式已不可维续,加上今年严苛的“清零”防疫政策,已经把中国的经济逼到了悬崖边缘。
7月13日,据美国之音报道,接受采访的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关于给公务员大幅度减薪甚至退薪,这显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遇到了困难。
谢田说,“土地财政,房地产相关的,现在基本上都腰斩了。可以想象,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如果你收入的主要支柱腰斩的话,肯定是很难支持。”
谢田补充说,接下来会导致环环相扣的恶性循环。一旦房企破产,很多银行也就跟着垮掉:“现在银行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村镇银行挤兑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还有资金到期被人偷走,公款卷逃,越来越多。这个显然是跟整个经济下滑有关。”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7日-8日赴福建考察,并与东南沿海的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5省市主要负责人就经济形势举行座谈会。
李克强说,“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他期许,“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指出,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外资不流入、供应链出货不易,同时内需服务业也受影响,加上打压房地产,土地财政走下坡,东南沿海5省市传统上是缴税大户,李克强的造访,代表中国的财政压力颇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