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对修炼人展现了什么态度?(组图)


明代丁云鹏应真云汇之局部图。罗汉示意图。

中国历代帝王,大多推崇神佛或推崇道教,排斥佛教的、灭佛的只有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与后周世宗)四个皇帝。也因此,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帝王与修炼人的故事。在此为诸君列举知名几例。

一、

关于黄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他求道的传说。传说广成子是一位神仙,住在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黄帝听说后曾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谁知,广成子并不因为黄帝地位崇高,反倒对他直言道:“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可谈的呢?”

黄帝回去之后,三个月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不干,然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的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广成子这次告诉了黄帝修炼之法。黄帝得法悟道后,治理国事的同时还炼丹求鼎、静心修炼。相传公元前2598年,黄帝在桥山山下白日飞升。


汉文帝刘恒。(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二、

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幼时就研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并走上了清净无为的道路。刘恒当上皇帝后,依旧喜欢读《道德经》,并命令王侯大臣们都要诵读。不过,其中有些地方很深奥,汉文帝和大臣们都不太理解。

据《太平广记》记载,汉文帝亲自向后来成仙的河上公去求教《道德经》的问题。当时文帝说:“《诗经》上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子也说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虽然懂得道学,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为什么不能尊重我,却这么高傲呢?”河上公就拍着手坐着慢慢腾空而起,离地有好几丈高,低头看着仰视他的汉文帝说:“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又不牵累人世的事,怎么能算你的臣民呢?”

文帝大惊,才明白触犯了神人,马上下了车向河上公跪拜谢罪,并请求河上公给予指点教化。河上公就把《道德经章句》二卷授给汉文帝,并告诉他要好好研读。随后,河上公就不见了。在河上公的帮助下,汉文帝更好的理解了《道德经》,并运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具体就体现在他的仁慈、节俭等方面。

三、

东汉第二个皇帝明帝好佛,当他梦见“身高丈六,项佩日轮,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飞行于殿”,其名曰“佛”后,便在公元68年派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

四年后,使者从天竺带回了佛经,还迎回了两位天竺僧人。明帝一见,更觉得神奇,因为跟自己梦中所见很相像,所以十分重视,礼敬有加,还特意在洛阳为他们建立了白马寺,让他们译经传法。


明代丁云鹏应真云汇之局部图。

四、

南北朝梁武帝曾派遣几个使者,至西域访求佛法。此后,他在读过佛经后,皈依佛门。后来,他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装金,还度了很多人出家为僧。甚至他自己还披上袈裟,手持金钵,上座讲《放光般若经》。

五、

后赵明帝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的开国君主,在其治理下,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盛的国家。而石勒能有此功绩,与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不无关系。

《高僧传》中记载,佛图澄是西晋、后赵时的僧人,少年时即出家修佛,可以背诵经文百万言。他还善诵神咒、能驱使鬼物。据说,当佛图澄将麻油加上胭脂,并涂在手掌上后,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在掌中显现,犹如是面对面看到的景象一样。

晋怀帝永嘉四年,为了弘扬佛法,佛图澄前往洛阳,想在刚地建立寺庙。他以佛法教化石勒,使石勒停止了杀戮,开始以德治国。石勒非常尊敬佛图澄,每遇到事必定询问他,并称之为“大和上”。

六、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自小就有佛缘,他不止一次对别人讲过,自己前世是出家人,小时候到现在都喜欢听闻钟声。当上皇帝后,他除了废除北周皇帝定下的毁佛法令外,还大力宣扬佛法,广建寺庙,成为中国帝王中又一位佛门皇帝。

由于杨坚的大力提倡,不仅民间信佛者日众,连朝中的诸多大臣也多信奉神佛。隋朝简直成了地上佛国。

隋文帝后来也受了戒,每日坚持诵经,还被称作“大行菩萨国王”,他的皇后独孤氏受戒之后,也被称为妙善菩萨。满朝文武大臣全都有自己的佛号。皇宫日日雾烟缭绕,设坛讲经,佛乐高鸣永夜不绝,简直跟寺庙没什么分别。帝王后妃出巡期间,常跟从僧尼,随时可开道场讲经拜佛。

隋朝期间,共修建寺塔五千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座,重修无计;出家僧尼达五十余万。隋代的莫高窟也蔚然一新。隋代重修和开建的洞窟多达九十四个,几乎是莫高窟开凿二百多年来总数的一倍。

七、

唐代皇帝大多推崇道家,求道访道者非常多,像唐太宗李世民的身边就有王远知、薛颐、李淳风、袁天罡等知名道人辅佐,太宗对他们尊敬有加。

在登基之前,李世民曾与房玄龄穿着平民服装去拜访王远知。以前从未谋面的王远知在迎接他们时说:“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大吃一惊,这位高人果然名不虚传,于是以实相告。王远知遂告诉他将来会做“太平天子”。

太宗即位后,继续推行崇道政策,对王远知器重非常,想委以重任,只是在王远知力辞之下而作罢。李世民曾公开颁布了一道诏书,尽显对这位世外高人怀念之情。诏书中说:“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

八、

二十多岁登上皇位的唐高宗李治,自小便受菩萨戒,并与其父亲唐太宗一样推动佛教事业,礼敬玄奘法师等有道高僧,并经过辩论后决定,出家人不用顶礼国君。

九、

僧人万回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时期,多有神迹显现,受到唐朝上下的尊崇。唐高宗末年,还是皇后的武则天经常下诏让万回进入宫中,以宫人身份供事。中宗还曾亲自诏见他。

十、


唐肃宗李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唐肃宗李亨在登基初,即请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宫朝夕诵经,祈祷国泰民安。中唐时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

十一、

明朝的崇道之风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到嘉靖、万历皇帝时达到顶峰。明成祖朱棣不仅多次派人寻访大道张三丰,而且还曾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愿:“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虽“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后来,张三丰给朱棣写了一封简讯并赋诗一首,为其开的妙方是“屏欲崇德”和“澄心寡欲”(心要干净,欲望要少),这样老百姓富裕了,身为人主也就有德行了;老百姓长寿,身为人主也就长寿了,内中暗含修道之意。

此外,明成祖为了感谢在靖难之役中护佑自己的真武大帝,除了在北京修建宫观,在紫禁城内建有玉皇殿,供自己和内宫中人奉祀外,还在真武大帝修道升天之地武当山大修宫观以“报答神惠”,表达自己向道的诚意,并“为天下生灵祈福”。《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真武帝)”的发迹圣地。


明代丁云鹏应真云汇之局部图。(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唐太宗曾感叹道:“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将相所易为。”意思是出家修行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高洁行为,既使是帝王将相想做,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无疑,上行下效,身为一国之君的帝王对信仰的推崇,对修炼人的尊敬,自然影响了臣子和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敬天重佛重道,对修炼人尊敬的氛围。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