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解决不了银行 还解决不了你嘛(图)

作者:业余人间观察员  2022-07-03 06: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储户在银行门口维权
储户被红码取不到钱,在银行门口(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22年7月3日讯】刚听到一段通话录音,背景大致是一女子去郑州出差,在被当地警方三番五次致电,不胜其烦后,终于接了电话。

该女子问:“你要干什么?你要来抓我吗?”

对方回答:“不是啊,我这边儿只是想跟咱说一下,就是不要做违法行为。”

警察的语气听起来还算温和,但在看似温馨的提示中,却难掩警告的意味。面对这种变相的威胁,女子忍不住发出一连串的质问,能明显感觉到她很克制也很愤怒。

了解该事件的人应该都明白,这位女子便是众多取不出钱的河南储户中的一员,她之所被“特殊照顾”,只是因为她去郑州的这个行为触动了当地某根敏感神经,而警察口中所谓的“违法行为”,说白了就是维权。

在“红码”事件落幕之后,当地已经无法再明目张胆地通过赋红码的手段来限制储户了,但不能肆意赋红码不代表就能允许储户自由维权,于是,致电警告的手段应运而生。

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常见,以至于人们调侃其为“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但这种说法其实不准确,因为显而易见的是,很多时候,问题并非解决不了。

所以,此现象的正确表达应该是“不选择解决问题,而选择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如此一来,关键点落在了“选择”一词上,就好解释多了。

人的一生是由无数次选择构成的,每一次选择都有其动机,这背后往往反映出决策者的行为逻辑,而决定这种逻辑的则是对利害的即时判断。

之所以选择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是这个原因——成本更低、利益更大或者说损失更小。

就拿此次河南事件为例,在储户们刚发现存款无法取出的时候,当地部门不是立刻展开调查并公布真相,而是选择用谎言来掩盖过失。

这几乎成了官本位体系之下,所有官员的一种本能反应。毕竟几句谎言而已,几乎不需要成本,哪怕被拆穿也无所谓,再换个说法就行了,万一民众信了呢?岂不是一本万利。

反过来,如果公布真相,那便相当于承认错误,相当于自首,老百姓的骂他们不怕,但若因此丢官罢职甚至遭牢狱之灾则是难以接受的。

后来储户们纷纷开始维权,眼看要捂不住了,当地部门也没有采取积极措施,而是巧妙利用防控手段,直接来了个精准打击,赋红码。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来限制事态的“恶化”,毕竟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大背景下,“骚乱”才是政绩的最大威胁,至于储户们的钱…反正不是决策者自己的。

虽然最终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这些滥用职权的官员在“罚酒三杯”的惩处中退出了舞台,完成了整个逻辑的闭环,但从通告里能看出,他们在该事件上的一系列选择是对的:哪怕涉嫌多项违法,哪怕对民众的安全与自由造成严重侵害,也依旧还是“同志”。毕竟维稳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维稳本身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代价。

接着,便是本文开头的一幕了。依旧是这套逻辑下的行为模式,尽管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也可能是榜样的力量。

至于这套逻辑中,决策者的利害判断从何而来,当然是来自于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套模式中,官员的一切,包括权力、财富、名望等等都来自上,而非下,因此,他们没有对下负责的动机,对上负责才是第一选择。

也正因此,所谓的“水舟”关系其实并不成立,而更像传统的官民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双方的约束力是极其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究竟到了何种程度,看看那些被一个红码就制服的河南储户便知道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显然是不现实的,除非良心发现,然而,官员的行为如果需求靠道德修养来约束,那只能说明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了。

我已经忘了人们究竟有多少次是靠舆论来对抗这种系统性的不公了,但舆论赢了吗?好像并没有。

普通人是可以被允许在“唐山事件”中畅所欲言,但也会在“丰县事件”中被封住双嘴;明星大咖确实有在“唐山事件”中踊跃发声,但在“丰县事件”中一样噤若寒蝉。

所以你看,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老牌恶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