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 专家支的招有用吗?(图)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新高的1076万。(图片来源: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6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丁晓雨综合报导)6月18日,为期3天的 “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落下帷幕。本届峰会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邀请政商学界嘉宾,重点解读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之路。尤其针对目前就业、消费、制造业等话题做出探讨与交流。

据凤凰网财经报导,在 “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为主题的对话环节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等在消费、就业、中国制造等问题上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如何提振消费的问题上,姚洋表示,坚持之前 “发放消费券”的建议。他强调,使用消费券消费可以直接转化成为GDP,“当发放了消费券后,消费能够促进零售,加之消费本身又有乘数效应,因此如果每个人发1000块钱消费券,最后可能每个人花出3000或4000块钱,那人均GDP可能增加两三千,以此计算,全国可能增加两三万亿,这相当于中国GDP的2~3%,这个数值非常可观。”

姚洋建议各地政府开始新一轮的消费券或者现金的发放。资金来源由中央政府发专项债、特殊国债解决。

贾康则表示,消费券可以作为短期应急的增加经济景气度的方式,但消费券对真正的低收入阶层帮助不大。他建议,如果按照“低保”概念,可以给认定低保的这些社会成员提高低保标准。

对低中收入阶层,则可以借鉴美国的方式,即不发现金,而是帮助他们能够在商场超市里换取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

贾康说,从中长期来看,促进消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就业层面,通过保证就业来保证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能够得以持续。

针对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贾康提出了“村官计划”,也就是通过挂职,让一部分毕业生去体验生活,并由公共资源给出一定的津贴。他认为这样或可以部分缓解就业压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新高的1076万,如何增加就业需求是关键。而增加就业需求取决于经济复苏的状况,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三、四季度能不能够常态化。

刘元春还建议可以延迟就业,即高校进行扩招。不过他承认,这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包括高校经费压力增大。同时,延迟就业会将相应的压力传递到明后年。

刘元春认为,解决就业关键点还是在于经济复苏的力度和为就业安排所采取的财政的刺激力度和救助力度。

如果中国不在赤字率和特别国债上面做文章,四季度政策支持空间会随着财政的支持力度减弱而有所减弱。叠加美联储加息加速中国降息降准的空间也基本上全面收窄,因此从政策延续性上来看,难以支撑四季度和明年一月份经济高速复苏持续反弹的态势。

刘元春提醒,当前世界范围内还有七大“灰犀牛”事件存在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再次全球流行;全球滞胀导致世界经济出现第二次触底;中国头部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转型遇到问题;中美摩擦随着疫情的结束步入新阶段;俄乌事件带来的能源格局、大宗商品格局的变化,引起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地上扬;资本市场风险;很多房地产企业进入还款高峰期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刘元春认为,中国目前的政策储备还不足以应对这些问题。

在谈到制造业外移的困境时,姚洋表示,决不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极端反对国内有些人谈什么‘为中美脱钩做准备’,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发生,但是说多了它就可能会发生,这叫所谓‘会被实现的预言’。”

贾康则认为,当前中国产业链总体特征是“大而不强”,目前处于“上有打压、下有追兵”的状态。

如果“上下夹击”持续下去,那么可能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大约在五至八年。“五到八年内,如果中国没有办法很好的解决产业升的级问题,那在逻辑上是会存在中国制造真的有一天被东南亚国家取代的可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