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党媒并未否定清零政策 习李之争将如何解套?(图)

 2022-06-13 11:0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5

李克强曾多次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危机。
李克强曾多次强调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危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6月13日讯】近期,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之间有嫌隙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外界各种揣测。起因是自去年下半年起,李克强频频示警,多次坦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急剧加大。

清零严重摧残经济 李克强无法实现双轨并行

习近平多年来独揽大权,导致李克强的总理一职名存实亡。不过近几个月,情势似乎出现转折,李克强在出席各类活动或主持会议时,不断强调要采取更多措施稳定经济,上个月到云南大学考察时甚至没戴口罩,反常举动被认为是与坚守清零防疫的习近平背道而驰。

中共最高领导层对平衡疫情与经济发展的想法存在分歧,因而采取双轨并行的方式,一方面坚持习近平严格的清零立场,另一方面由李克强来承担修复经济的工作。不过这种局面让中共基层感到无所适从,也暴露出习近平的权力结构似乎开始出现一些裂痕。

李克强表示,自今年3、4月以来,中国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甚至比2020年疫情初期的经济状况还差。以“李克强指数”来看,中国的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量均为负成长,反映出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上供应链问题、原物料与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度增加,导致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种种迹象凸显出中国经济的脆弱性。

国际通膨持续上升 中国经济危机四伏

然而,正当全球因俄乌战争饱受通膨之苦,中共官方公布的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仅2.1%,反观美国4月份CPI上升8.3%;德国7.4%、英国9%,都比中国高出许多。

为何中国能在全球这波通膨压力下独善其身?由于中国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大量进口小麦、玉米等粮食,并采取价格控管,避免原物料飙涨,即使如此,上海实施封控期间,由于运输受阻,当地菜价也曾狂飙1倍以上。

随着市场需求降温,制造业、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萎缩,中国动辄封城的防疫措施显然已对经济活动造成冲击,此外,若未来通膨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中国能否长期控管物价、抑制通膨仍是考验。

李克强声称严打经济数据造假

近期,中共当局以伪造经济数据为由,将一名江苏省高官开除党籍、公职,除了凸显中国长期以来地方官员捏造、操控经济数据的严重性,此举也有可能是为了真实呈现中国经济的现况,而这对于李克强而言是非常实用的利器,也是对付清零最有效的武器。经济数据越逊色,越能显现出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对经济毫无助益,即便习近平掌握党媒,也无法过度美化中国的经济表现。

除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也使得劳动市场需求疲软,中国3月份失业率攀升至5.8%,创下2020年5月以来最高,不过,有鉴于中国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外界认为,真实的失业人数恐怕更多,这也让极力推崇稳经济的李克强近期影响力与曝光度高于习近平,甚至有官媒也跟进,力捧李克强。

限电、封城不间断 解封仍难挽救经济

由于上海是中国金融、产业的重要大城,也是全球最大的货柜港口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枢纽,近2个月的封城严重扰乱货物运输,对中国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甚大。即使上海、北京等多个中国城市相继在6月1日解封,短期内对经济的伤害仍难以抚平。

此外,不只防疫政策重创经济,中共去年曾执行“能耗双控”限电措施,限制高耗能产业煤、电用量,多个省份大限电,除了引发民怨,还导致部分工厂停工,波及不少外资,使企业开始思考是否转移生产链来降低生产风险。

疫情迈入第3年,中共过去一直坚持采取清零政策,不过,党媒近期似乎悄悄降低宣传“清零政策”,改以“社会面防控措施”一词取代,虽然并未直接否定清零政策,但不免让人猜想,习近平是否在疫情与经济的衡量之下被迫让步,或者有意向西方国家看齐,朝“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模式推行,毕竟疫情重创经济是事实,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恐怕正是中共领导高层急欲解决的烫手山芋。

責任编辑: 徐云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