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召开罕见主题会议 经济比2年前还糟(图)
李克强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5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5月2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在一星期内三次提及稳住经济。但是,除了外部压力加大,“清零”防疫政策对经济的伤害影响更加深远。
5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护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在会议中表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在最近的数次会议中,“稳住经济基本盘”成为了高频词汇,4月11日、5月18日、5月23日三次会议中,均有“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类似表述。加上5月25日的会议,李克强在一星期内三次提及稳住经济。
据官媒《新华社》报道,参加会议的官员阵容庞大,两名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兼总理;韩正,兼副总理),三名中共政治局委员(孙春兰、胡春华、刘鹤,三人都兼任副总理)和四名国务委员(魏凤和、王勇、肖捷、赵克志)。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央行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也相继发言。
并且,参加的人员包括各省、市、县各级政府约十万官员。
在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的印象中,此前在经济领域,政府未曾有过如此规模的会议。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次会议意味着在稳增长方面要形成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这是会议的主要目的。
3月份开始受疫情和俄乌战争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及以封城等方式坚持“清零”的防疫政策,4月份经济数据出现全面快速下滑的局面。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体,一旦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就会面临较大风险,而恢复正常运转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
5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主要经济数据全线大幅下滑,多项指标更陷入负增长境地,凸显中国因疫情而采取封城等措施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薛云奎,日前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上海封控成本考》,在网上热传。
这篇文章中,薛云奎认为,与“封控”相关的成本可分为三类:直接成本、隐性(间接)成本与或有成本。经过他的测算,这些加起来为4.0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接近2021年上海市全年的工业总产值(4.32万亿元)。其中隐性成本高达3.97万亿元,平均每天为763亿元。如果加上或有成本,整个封控的损失,远超2021年上海的工业总产值。
第一,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封控相关的成本,如生活物资成本、核酸/抗原检测成本、方舱医院建造成本、社区志愿者补贴成本等。
第二,间接成本,包括房租水电燃气成本、核酸检测的等待时间成本、产值下降的损失成本、股价下跌的亏损成本以及次生灾害的连带成本等,这些也都可称为隐性成本。
第三,或有成本,是如封控期间可能因停工引起的违约损失、供应链断裂导致的客户永久丢失成本、封控前准备的存货因过期、变质的损失,居民被禁足的精神与身体伤害成本等等。
中国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本月初发表报告称,中国坚持所有一线和二线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年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从薛云奎研究的成本结构,人们也可以看出,真实的经济代价要比表明看起来的大得多。
台北经济学者吴嘉隆近日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经济处于俄乌战争和封城引发的生产和就业困境,陷入了四个恶性循环:生产和就业恶化影响到消费信心,而消费信心的下降进一步增加生产和就业的困难;投资信心导致投资减少,而投资减少导致投资信心的进一步下滑;银行害怕呆账而减少贷款,反而引起更多的待涨;资产通缩迫使人们抛售资产,而抛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
吴嘉隆表示,这四个恶行循环同时发作,给中国经济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效应。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