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故宫为何600年不积水?真相曝光(组图)

 2022-04-22 18: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精密的排水系统,让偌大的故宫遇到暴雨时,都能够迅速的排出雨水,不致淹水。
精密的排水系统,让偌大的故宫遇到暴雨时,都能够迅速的排出雨水,不致淹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拥有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积水状况?其实故宫里蕴藏了古人智慧,除了利用地势高低,他们还搭配了精密的排水系统,让偌大的故宫遇到暴雨时,都能够迅速的排出雨水,不致淹水。这种宛如黑科技的排水系统,让现代人看了都感到非常佩服。

根据中国媒体报导,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陈易曾对积水做出定义:直径超过50米,半小时之内没有排完,就称为积水。关于积水另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概念:大型城市遭遇20年一遇的暴雨时,如果24小时之内没有排干净,也等同积水。

陈易表示:这两种形式的积水,在600年之间确实没有在故宫发生过。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京城曾经出现过连续20日的大雨,长安街道都出现了多处积水。即使如此,故宫依然安然无恙。

到底为什么故宫都不会积水呢?古人为了不让北京故宫发生淹水问题,设计一套精密的排水系统,让地面排水量大过降水量,紫禁城的排水拥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指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的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则是指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入河里,而这条河正是内外金水河。

当民众站立在太和殿前面的广场时,能发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坐落在玉石底座上,而这个分为三层的玉石底座约高达7公尺,每一层四周均刻有龙头的雕刻。换句话说,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拥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就能够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且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一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可以让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无碍的排出。

每当下起大雨时,这些龙头雕刻就会喷出水,飞檐流水宛如瀑布,这些龙头总共多达1142个,但其实龙头就是指排水孔,只是古人不仅懂排水,也重视美观,故将排水孔设计为龙头样貌,排水时能形成“龙吐水”的美景,画面壮观。至于排出的这些雨水,会再流入紫禁城太和门前那一条东西流向的“内金水河”。

古人在故宫外设置了3条防线河渠,亦即为所谓的护城河。
古人在故宫外设置了3条防线河渠,亦即为所谓的护城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不只如此,古人更在故宫外设置了3条防线河渠,第一道是“明内城护城河、大明濠及太平湖”,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及后海”,最后一道是“外金水河和故宫的筒子河”,亦即为所谓的护城河,这些河渠平日用于提供城市供水,但凡遭遇暴雨,排水功用立即生效,故宫外围就不会出现大量雨水与山洪流入宫廷内。

而故宫内的雨水最终都将会通过干线与支线的排水渠道,流入到内金水河中,再沿着河渠至东华门南边的水闸流出来,跟外金水河汇合,再者,古人不只设置了精密的排水系统,还依照故宫北依燕山、东临渤海的地势来规划。北京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北京水系是东南向,古人充足的利用了这一特点,将故宫内的水系设计成北高南低。

此外,排水系统是以皇帝的正中御道做为分水线,分水线东西两侧的地势逐渐降低,下雨期间,雨水会沿着地形往东西侧流入护城河,但故宫虽然有河渠与地势防淹水问题,但宫内建筑物多且密集,每一座院落相互阻隔,也会导致排水系统的效果不佳,因此古人对院落内的排水设计更加精密,设置了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让每一条沟渠综横交错,形成庞大且完整的排水网络。

总而言之,故宫的排水系统分为排水沟的明渠及分布于地下的暗渠,当明渠积水遇上台阶或墙壁时,古人就会在底下开洞,亦即为所谓的“沟眼”,让雨水从地面流入暗渠的洞口,而暗渠洞口则设计了成镂雕的明清铜币形状,又称作“钱眼”,古人设计出了精密的排水系统,加上现代人定期维护,才致使故宫600年来没有淹水问题。

責任编辑: 隅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