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指涉气象节气,又是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2022年4月5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无论你是否感察与过往存在何种异同,都不可轻忘且应该要多多了解这一个与黄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的节日之特性及相关传统节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以第五个节气“清明”最为特殊,因为清明既是气象节气,又是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
至于“清明”这一名称究竟如何产生,根据历书所载可得知:“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按公历而言,每年的清明节约落在4月4日或4月5日。清明到来,气候渐暖,雨量增加,花草树木开始萌芽、蓬勃生长,大地亦不忘为世人展现清新明亮、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正适合农夫辛勤春耕,从“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清明芋,谷雨姜”等民间流传已久的多则清明农谚来看,可知晓清明这一节气确实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联。
不过,清明并非纯粹的节气,其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此每年的清明一到,就是世间俱现一定且繁多风俗活动及某些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
对民众而言,几乎取代了寒食节的清明节,可谓是最具深刻意义的古节。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为祀与戎。”《礼记・中庸》亦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至圣先师孔子论孝亦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由于崇尚礼教、讲究孝道的古人,认为侍奉亡父亡母,理应如父母在生时那般恭敬,方属符合正统伦理表现,因此“扫墓”这一与丧葬礼俗有关的民俗活动自然备受重视、承袭至今。
虽然提及清明节,民众总第一想到扫墓祭祖,但从古迄今流传于世的习俗实则繁多。姑且不论年代或今人有无延续,提及相关节俗,群众记忆总不脱郊外踏青、荡秋千、插柳戴柳、放风筝、斗鸡、吃枣糕、吃青团子、包括食用画蛋及玩赏雕蛋的清明节蛋、植树、拔河……等等。
常与寒食合着进行的清明节俗即使如此多元,但众所周知,被视为头等大事的,绝对是拜祭。纵然现今社会面临家庭伦理观念式微、讲究环保概念与实施相应措施,以及遭遇疫情冲击等状况,但很明白清明扫墓的重要性的政府亦选择推出“线上扫墓祭祖系统”,力荐透过网络举办清明拜扫仪式以代替亲临墓地祭祖,强调无远弗届的网络也能串连对先人的思念。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